高级搜索
国丝汉服节丨千里迢迢来西湖,一半勾留是汉服
2018-04-26

中国丝绸博物馆于4月21日—22日成功举办“国丝汉服节”。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国丝馆以中国丝绸为核心,一直致力于纺织服装文化遗产的收藏、保护、研究、展示与传承,有着丰富的历代服饰和现代时装的收藏和展示。充分利用馆藏文物和学术资源,为传统服饰文化爱好者以及普通民众提供学习、交流、鉴赏和提升的平台,“让文物活起来,让生活更美好”正是举办此次“国丝汉服节”的初衷。

此次活动分别采取了馆方邀请专家学者、在官博和官微公开招募参与走秀团队与观众自主报名形式,不仅吸引了众多市民、学生以及全国各地的汉服爱好者,更有国家博物馆和杜甫草堂博物馆的同行们慕名前来参与活动。大家身着各式传统服饰齐聚国丝馆,共襄传统文化之盛事。

为了向大家呈现一个不一样的汉服节,国丝馆精心筹划了专业导览、专题讲座、文物鉴赏、汉服之夜、汉服论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定点讲解


“国丝汉服节”的开端,观众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先后参观了国丝馆陈列“锦程——中国丝绸与丝绸之路”中宋、明出土服饰以及织造馆中的宋锦织机和老官山复原汉锦织机。并由“曾住长干里:南京大报恩寺出土宋代丝绸”展览的策展人为观众们带来专题导览,深入解读埋藏在地下千年不朽的精美丝织品。


宋代服饰讲解


明代服饰讲解


复原织机讲解


策展人导览


专题讲座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孙机先生和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陈宝良教授也应邀出席了“国丝汉服节”,分别作了题为“宋代服装”和“明代的服饰生活与时尚潮流”的专题讲座。

讲座现场座无虚席,两位主讲人结合各类文献与考古实证,深入浅出地向听众们分享了多年的研究成果,精彩的阐述给听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物鉴赏


此次汉服节特设了文物鉴赏活动,邀请参与活动的团队及热心网友进入鉴赏室近距离观赏文物服饰。

鉴赏活动不仅精选了多件具有代表性的馆藏服饰、修复服饰及复制服饰进行现场展示,并安排了多名长期从事中国传统服饰研究与修复的专业人员为大家进行分析与解读。

为了惠及更多的观众,国丝馆还通过网络新媒体对文物鉴赏活动进行了全程直播。

 


汉服之夜


国丝馆“丝路之夜”系列活动自2016年举办以来,深受公众喜爱。配合此次“国丝汉服节”策划开展的“汉服之夜”得到了众多汉服团队与爱好者的支持,活动精彩纷呈。“汉服之夜”分别以汉、晋、唐、宋、明5个朝代的服饰为线索,通过讲座、服饰逐层穿搭、走秀展示相结合的形式为大家呈现不同年代服饰的特点和演变趋势。


汉代风格服饰由“入时无”汉服工作室带来,仿自西汉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表演者婀娜的身姿,尽显汉时体态。


汉晋风格服饰由“如是观”汉服工作室提供,仿自甘肃花海毕家滩墓葬出土残片和成都市郫县宋家林东汉砖墓出土俑等汉晋时期的服饰,以文物为基准的同时也结合了现代审美。


唐代风格服饰由“踏云馆”汉服工作室提供,仿自正仓院唐代文物,唐太宗韦贵妃墓壁画,章怀太子墓壁画等,通过女子服饰穿搭和男子服饰展现唐初人物的装束。


宋制风格服饰由“撷秀”、“芷兰汀”“素风尔雅”等组成的汉服工作室联盟带来,通过仿制南宋黄昇墓、周氏墓、赵伯澐墓等墓葬出土服饰再现了宋代的风雅。


主讲人卢奕璇是一名来自台湾的高中国文老师,听说此次“国丝汉服节”活动后专程赶来参加。


最后的明制服饰展示部分,“吉庐”工作室通过一套万历时期男装款式,展示出明代不同时代服装外形的差异;“汉客丝路”工作室则带来了10套明制风格服饰,展现了一个端庄的大明气象,为“汉服之夜”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银瀚论道


为了让传统服饰文化爱好者们有一个学习、展示与交流的平台,国丝馆在4月22日举办了“银瀚论道:汉服论坛”,邀请了汉服研究团体和个人发表资料新见及研究心得。


杜甫草堂博物馆副馆长 马红

演讲主题:有一种美学叫“中国传统服饰”有一种生活美学叫“成都杜甫草堂”


《国家宝藏》服饰设计者 陈诗宇

演讲主题:古代形象的还原与《国家宝藏》中的历代服饰


临沂汉服社社长 朱行之

演讲主题:从古今学术思路看汉服与服饰史的关系


四川大学新闻系硕士 吴空

演讲主题:一个传媒菜鸟的汉服之旅


若兮汉服工作室负责人 何兵

演讲主题:南宋黄昇款褙子结构与面料的个人见解



杭州千秋月汉学社创办人 罗科羽

演讲主题:民间汉服推广团体的自我定位


 毛佳晶

演讲题目:相辅相成的丝绸技术与服饰流行


互动体验


活动期间国丝馆还专门设置了汉服及饰品租用、出售和整体妆造区域,供普通民众与游客体验汉服穿搭。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