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传承人之夜”在国丝馆举行
2018-08-20

8月17日,国丝馆特别策划开展了丝路之夜系列活动之“传承人之夜”。本次活动由中国丝绸博物馆主办,浙江省对外友好协会、浙江省文化艺术交流促进会指导,杭州市旅游委员会、杭州市城市品牌促进会协办,并得到了晓风书屋和德清县文化馆(非遗中心)的支持。

 

赵丰馆长首先为来宾们导览了“神机妙算:世界织机与织造艺术”展览,结合展厅中丰富的织机实物及各类织机的活态演示,为大家作了全面、深入的解读。

作为“神机妙算”展的配套活动,“传承人之夜”特别邀请了多位列入非遗名录的织造类项目传承人,与公众分享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宋锦织造技艺传承人、苏州丝绸博物馆副馆长王晨通过丰富的图片资料,详尽地向大家展现了宋锦的工艺特色与技艺传承,精美的文创更是展示出了宋锦的创新与发展。

在长达千余年的历史中,蜀锦一直是我国织锦艺术精品的代表,成都也因历史上盛产蜀锦被誉为“锦城”。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馆长、蜀江锦院创始人钟秉章从蜀锦的历史出发,与大家分享了蜀锦在保护、传承、发展及创新领域的成果。

杭罗是罗类丝绸的代表品种,因产于杭州,故名“杭罗”。杭罗织造技艺国家级传承人邵官兴通过对杭罗文化内涵和织造技艺的解读,向大家梳理了杭罗的历代传承。

传统戏曲艺术中也不乏蚕桑元素,国家二级演员张淑娜为来宾们带来了越剧《何文秀》选段“桑园访妻”。伴随着醇厚隽永的唱腔,一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桑园图景徐徐展开。

一系列以蚕乡、蚕俗为主题的表演,也让来宾们眼前一亮。

“扫蚕花地”是清末民初以来,广泛流行于杭嘉湖蚕区的蚕俗之一,已被列入UNESCO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蚕桑丝织技艺”项目。此次“传承人之夜”邀请了第二批国家级名录蚕桑习俗(扫蚕花地)第四代传人徐亚乐为来宾们表演,柔美、秀丽的表现形式透射出蚕民朴素、勤劳、坚韧的气质。

海宁云龙村是传统蚕桑生产基地,岁月积淀让云龙这样的蚕乡留存着悠久蚕桑文化习俗。浙江省群文声乐汇报音乐会艺术指导韩子龙的一曲《云龙谣》,引领来宾们从歌声中探寻这美丽蚕乡的剪影。

由海宁周王庙舞蹈队带来的舞蹈《剥丝娘》温婉、灵秀,表演者用轻盈的舞姿展示了剥丝娘辛勤剥丝绵的场景。

活动当日,正值七夕佳节,被赋予了妇女乞巧及牛郎织女传说的七夕节也于2006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丝馆特别以图版形式将“画中的七夕”展示于馆内,带领观众一同感受七夕的魅力。

“画中的七夕”相关图片由丝路之友毛佳晶提供


赵丰馆长在活动总结发言中表示,“传承人之夜”作为丝路之夜的系列活动,不仅连接了七夕乞巧的传统意蕴、丰富了“神机妙算”展览内涵,而且通过卓有成效的传播,增加了“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保护传承的公众可见度。希望通过各地的保护实践,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可以更好地传承、发展,并立足当代民众的需求开拓丝织品在当代生活应用的新边疆。

当天下午,“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保护传承座谈会也在国丝馆举办,相关管理部门、保护单位代表及专家、传承人相聚一堂,共商保护传承,以促进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保护力量的交流、互动和合作,为人类非遗项目的履约实践提供新经验。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