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中国丝绸博物馆成功举办第二届“国丝汉服节”
2019-04-30
2019年4月27日–28日,第二届“国丝汉服节•明之华章”活动在中国丝绸博物馆成功举办。
活动由展厅导览、专家讲座、文物鉴赏、汉服之夜、银瀚论道、汉服萌娃秀等丰富的内容组成。此次汉服节由中国丝绸博物馆主办,东家app、潮童星、浙江理工大学、纳兰美育、吉庐、九晏、六羽、非常道、绮罗、古月今人、汉客丝路、万宝德、锦瑟衣庄、行之堂、鱼汤、踏云馆、杭州千秋月汉服社、重回汉唐、花朝记、如盈衣坊协办。

展厅导览
4月27日上午, 国丝馆讲解员为观众们详细导览了基本陈列“锦程:中国丝绸与丝绸之路”中出土在江西星子明墓的明代官员补服和出土在江苏无锡钱氏墓的明初永乐年间江南流行的女性服饰,以及织造馆中的大花楼机,小花楼机,缂丝机等传统织机。
并由“梅里云裳:嘉兴王店明墓出土服饰中韩合作修复与复原成果展”和“一衣带水:韩国传统服饰与织物展”展览的策展人为观众们带来专题导览,深入解读明代女子服饰的流行和韩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服饰变化。
专业讲座
下午,专家讲座在银瀚厅举办。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孙机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扬之水先生以及国丝馆馆长赵丰分别作了题为“明代在服装史上的继承和创新”“更衣记中的奢华之色”“明代丝织品种和设计”的专题讲座。
孙机先生从冠饰、巾帽、服饰和纹样等方面讲述了明代服饰在历代服饰基础上的继承和创新变化。
赵丰馆长介绍了明代丝织品的相关文献和资料、种类和技法以及图案和纹样的设计。
扬之水先生则着重讲述了明代女性奢华的头面首饰的演变、名称、技法及工艺。
讲座现场座无虚席,三位主讲人深入浅出地与听众分享了他们多年的研究成果,精彩的阐述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物鉴赏
文物鉴赏活动作为“国丝汉服节”的亮点,邀请参与活动的团队进入鉴赏室近距离观赏文物服饰。鉴赏活动不仅精选与“梅里云裳”展览同一个出土地——浙江王店李家坟墓的明代服饰,还挑选了“一衣带水”展览中的两套典型的韩国古代服饰复制品进行现场展示。
国丝馆技术部副主任王淑娟为大家讲解了王店明墓出土的云纹绸大袖袍、万字菱格螭虎纹绸对襟上衣,曲水双螭蕉石仕女织金绸裙。尤其是万字菱格螭虎纹绸对襟上衣无扣无系带,引起了大家的格外关注,王淑娟老师也非常耐心地为大家答疑解惑。
独立学者徐文跃老师为大家讲解了米色丝苧交织褡护和藏青色缠枝花卉纹纱贴里两件韩国传统服饰复原件。
汉服之夜
“汉服之夜”是国丝汉服节活动中最具看点的环节。今年的“汉服之夜”以明代服饰为主题,分为“燕居”“往事”“仪礼”三个板块为大家呈现明代不同时期、不同场合服饰的特点和演变趋势。
“燕居”一般指古代士人退朝而处,在家闲适的生活。吉庐、九晏团队为大家展示了明代中晚期士人家族游园赏玩的场景;六羽、非常道、绮罗团队展示了士人在端午节、中秋节赏月游玩的情景。
汉客丝路、万宝德团队和古月今人团队为大家讲述了一段发生在明万历年间的后宫秘事和明初燕王朱棣进京,建文帝出逃至苏州的往事。
煌煌大明,礼仪端端,踏云馆团队、锦瑟衣庄团队和行之堂、鱼汤团队分别为大家展示了明初永乐帝徐皇后受封前的更衣情景以及明代中晚期的士人婚礼和冠礼。
最后,千秋月汉学社、陈诗宇、董进携《国家宝藏》中衍圣公朝服的前世今生故事为汉服之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银瀚论道
4月28日的活动由“银瀚论道”和“汉服萌娃秀”组成。“银瀚论道”是“国丝汉服节”为传统服饰文化爱好者们提供的一个学习、展示与交流的平台,它以论坛的形式,邀请汉服研究团体和个人发表资料新见及研究心得。

徐文跃《古代文献中所见的汉服》;蒋玉秋《传道重器——中国传统服饰中的设计智慧》

贾玺增《历史维度与时尚价值——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徐向珍《融合之路——旧时之美遇上摩登时尚》

闻弦《我的汉服现代化实践之路》;王梦乔《汉服与时尚》

今年的“银瀚论道”以“汉服与时尚”为主题,6位嘉宾受邀聚焦该主题展开论述。

汉服萌娃秀
“汉服萌娃秀”是2019年国丝汉服节新增的一个亮眼活动。62名小模特经过网络投票,从近500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登上国丝馆”汉服萌娃秀“的舞台。
当传统服饰遇上萌娃,展现给了观众一派天真烂漫的风采。

配套活动
为了让更多的观众能够观摩到各项活动,国丝馆在喷泉广场和锦绣廊设置两个直播观看点,与观众分享各项精彩活动。在活动期间,国丝馆还专门设计了汉服节户外装置艺术,供游客拍照留念,提供汉服租售、传统手工艺市集等配套服务,供游客体验与互动。
“国丝汉服节“LOGO发布”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汉服之夜”现场,“国丝汉服节”的LOGO正式向社会公众发布,赵丰馆长在致谢词中表示“国丝汉服节”将会持续办下去,2020年的“国丝汉服节”的主题为“宋之雅韵”,期待能获得更多的支持和欢迎。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