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中国丝绸博物馆参加“一带一路”与中西方文化互学互鉴论坛
2019-09-02

第四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期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和甘肃省政协办公厅共同举办的“一带一路”与中西方文化互学互鉴论坛8月30日在敦煌举行。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修福金,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郭运德,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浙江、江苏、广西、海南、云南、陕西、辽宁、重庆、青海省(市、自治区)政协代表,以及俄罗斯、匈牙利、亚美尼亚、韩国的专家学者代表出席论坛150多名嘉宾齐聚一堂,聚焦“一带一路”与中西方文化互学互鉴主题广泛探讨。

(图片来源:敦煌文博会组委会)


浙江省政协常委、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潘海生,浙江省政协常委、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王轶磊,浙江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彭先国,浙江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科员袁征,中国丝绸博物馆党总支副书记周旸出席该论坛。周旸作题为《发挥丝绸特色,讲好丝路故事,努力打造“一带一路”人文交流平台》的发言,向与会领导与嘉宾汇报近年来中国丝绸博物馆在“一带一路”人文交流等方面开展的思考与实践,包括中国丝绸博物馆的目标与定位、近年来开展的“一带一路”相关人文交流活动以及如何努力打造“一带一路”人文交流平台。

 
(图片来源:敦煌文博会组委会)


甘肃省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作为目前唯一“一带一路”国际文化交流为主题的综合性博览会,从2016年以来,已经连续四年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交流提供了重要平台。本次论坛作为第四届文博会的组成部分,展示厚重的文化底蕴和资源。
 


发言内容如下:


发挥丝绸特色 讲好丝路故事
打造“一带一路”人文交流平台
——中国丝绸博物馆近年来的思考与实践
周  旸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下午好!

很荣幸参加今天的论坛。
近年来,在各级部门的指导关心下,中国丝绸博物馆积极承办各项文化交流任务,拓展对外文化交流平台和渠道,开展了独具特色的思考与实践。 
今天,我将代表中国丝绸博物馆进行汇报,重点讲述以下三个方面:中国丝绸博物馆的目标与定位,近年来开展的“一带一路”相关人文交流活动,如何努力打造“一带一路”人文交流平台。

一、发展目标与定位
中国丝绸博物馆是以中国丝绸为核心的纺织文化遗产收藏、保护、研究、展示、传承、创新的国家一级博物馆。作为专题类博物馆,如何发挥丝绸题材优势,讲好丝路故事,打造“一带一路”人文交流平台,在东西方文明互鉴中发挥博物馆的独特优势,一直是我们思考和实践的方向。
2016年11月1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深圳举办“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对论坛召开表示祝贺,同时指出: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特殊作用。
对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博物馆的三个定位,中国丝绸博物馆明确了三个目标:首先,我们要建设体系完整的研究型专题博物馆,使之成为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丝绸文化的殿堂;其次,我们要努力发挥丝绸勾连古今中外的桥梁作用,使之成为服务文化、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动力;同时,丝绸是人类历史上首个全球化商品,是最能体现文明互鉴的物质载体,关于丝绸的跨文化交流与合作具有广泛的国际空间。 

二、近年开展的“一带一路”人文交流 
(一)开展以科技为引领的合作研究 
丝绸之路沿线出土的大量纺织品,是见证东西方文明互鉴的重要物证,需要进行科学认知和科技保护。关于丝绸之路出土纺织品研究一直是国际学术热点,以丝绸为研究对象全方位深入推进人文和科技交流的国际合作,将对“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中国丝绸博物馆一直致力于在全球视野下开展系统性、原创性和前沿性研究,旨在通过多学科交叉手段深刻揭示丝绸之路沿途出土纺织品的科学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阐述古代丝绸沿丝绸之路的双向流通对中国和世界文明发展的作用和深远意义。
通过设立海外工作站(例如俄罗斯北高加索工作站)、开展项目合作等方式,为丝路沿途国家遗址出土纺织品研究提供技术支撑,并以多语种形式出版研究成果,如近20年以来我们将流散在英、法、俄等国的敦煌藏经洞丝绸进行全面整理,以中、英、法、俄等多语种出版《敦煌丝绸艺术全集》。
(二)向社会提供各类主题展览
1.举办丝绸之路主题展览
中国丝绸博物馆多年来与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海外知名博物馆与国际机构合作,连续五年举办 “丝绸之路”主题展览。
2015年,《丝路之绸:起源、传播与交流》讲述起源于中国的丝绸是如何沿着丝路向西方传播并发生广泛深刻的交流;2016年,《锦绣世界:世界丝绸艺术》是配合G20杭州峰会,讲述原创于中国的丝绸是如何将世界装扮成锦绣,体现丝绸对世界的贡献;2017年,《古道新知: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科技成果》讲述丝绸之路相关文化遗产保护的最新科技成果,体现文保科技的力量;2018年,《神机妙算:世界织机与织造艺术》,从织造技术的角度来考量全球纺织品的多元化进程;2019年,《丝路岁月:大时代下的小故事》,关注丝路时空背景下的人物,讲述风云变幻的丝路沿线的社会、文化与生活。
展览脉络和主线就是:做强丝绸特色,拓宽丝路视野。创新展览内容,体现学术高度。弘扬丝路精神,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2.举办境外丝绸文化展览
中国丝绸博物馆利用自身藏品优势,让精美的丝绸作为中国文化的传播使者,全力支持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开展活动,多次承担国家和省级对外文化交流任务,参加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的浙江文化年以及浙江文化节项目,赴五大洲20多个国家举办丝绸文化展,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3.配合重大活动举办展览
包括杭州G20峰会接待、参与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承办第3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合作部长论坛部分项目等、承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和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四次会议中的展示。
(三)以国际培训为主的能力建设 
1.承办阿拉伯国家文博专家研修班
2014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中阿合作论坛上承诺:“未来10年,中方将邀请并支持500名阿拉伯文化艺术人才来华研修”。在中国文化与旅游部、浙江省文旅厅的组织安排下,自2015年开始,先后承办和为主参与了2期研修班,主题分别是“馆藏文物保护”和“文化创意”等,先后有十余个阿拉伯国家的数十名文博专家参与。通过教学和考察等方式,促进中阿博物馆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推动中阿深层次文化合作和思想互动。
2.与ICCROM合作举办纺织品文物保护培训班
总部设在罗马的国际文化财产保护修复研究中心(ICCROM)是一个政府间组织,立足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该机构始终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重要的咨询机构以及理论、技术支撑机构。中国丝绸博物馆已与ICCROM签署协议,自2020年开始连续三年在中国丝绸博物馆举办纺织品文物保护培训班,以纺织文化遗产保护为切入口,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实现纺织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中国领跑。
(四)以跨文化交流为主旨的社会教育
自2016年10月以来,中国丝绸博物馆实行周末夜间开放,定期举办“希腊之夜”、“意大利之夜”等丝路之夜活动,主题是“从丝绸之路到跨文化交流”,通过讲座、音乐、舞蹈、美食等方式向公众传播相关知识。

三、注重国际平台机制建设
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人心,中国丝绸博物馆的国际合作空间不断延伸,在此过程中,国际合作平台机制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保护联盟
丝绸是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美结合。2009年,由中国丝绸博物馆牵头申报的“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9年,成立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保护联盟,中国丝绸博物馆是该联盟的主席单位和秘书处单位。
(二)国际丝路之绸研究联盟
2015年,中国丝绸博物馆发起成立国际丝路之绸研究联盟,至今已有17个国家30余家机构参与,初步构建了一个以丝绸为核心的国际合作网络。目前,中国丝绸博物馆是该联盟的主席单位和秘书处单位。
(三)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联盟
2017年5月,响应《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共同倡议发起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联盟,该联盟重点在于丝路沿线近200家博物馆的互动与交流。目前,中国丝绸博物馆是该联盟的副理事长单位。
(四)丝绸之路文物科技创新联盟
2017年10月,丝绸之路文物科技创新联盟成立。这是一个以文物保护科技为核心的联盟,旨在发挥科技对文物保护的支撑引领作用。敦煌研究院、新疆文物局、陕西文物保护研究院、上海大学、中国丝绸博物馆等五家单位是常任理事,去年敦煌研究院是轮值主席,我们在敦煌召开了年会。
(五)国际丝绸之路与跨文化交流研究中心
2019年5月,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批复,同意中国丝绸博物馆设立“国际丝绸之路与跨文化交流研究中心”,作为助推我省建设国际人文交流基地的重要项目。该中心以丝绸文化遗产为核心开展研究、传承、创新和推广,为国际同行提供交流合作的人文平台。
(六)国际丝绸学院
为进一步提高丝绸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推进丝绸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助推“文化浙江”建设,在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浙江省教育厅的具体指导下,浙江理工大学与中国丝绸博物馆共建国际丝绸学院,于2019年6月21日挂牌。双方将以丝绸为纽带,着力将国际丝绸学院打造成为一个丝绸特色鲜明、学科专业一流、国际声誉显著的学术高地。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丝绸是中国的原创,丝绸是开通丝绸之路的原动力。中国丝绸博物馆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将继续努力,发挥丝绸特色,讲好丝路故事,打造人文交流平台,为实现“一带一路”愿景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