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桑下记忆(第一集)——52位纺织丝绸老人口述史》 发布会在中丝博举办(2017-08-28))
2017-08-28

中国丝绸陪伴华夏民族走过了数千年,历经无数风雨,在中华文明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新中国成立以来,丝绸业再次历经潮起潮落,谱写了壮丽的篇章。由中丝博团队与浙江传媒团队合作而成的《桑下记忆(第一集)——52位纺织丝绸老人口述史》新书发布会于2017年8月28日上午十时在中丝博举办。



发布会由中丝博研究馆员、社会教育部主任俞敏敏主持,邀请了本书涉及的52位纺织丝绸老人在杭州的五位代表到场,他们是钱同源(原浙江省丝绸公司经理、党委书记)、王象礼(原浙江省丝绸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来成勋(原杭州都锦生丝织厂总工程师、生产副厂长兼杭州织锦研究所所长)、冯家新(浙江农业大学教授)和徐俊良(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杭州多家媒体与浙江传媒团队代表也参加了发布会。



本书由中丝博研究馆员楼婷主编、浙江传媒王挺团队采编,由徐俊良题字、中丝博馆长赵丰作序。书中的52位主人公基本都是80岁以上的耄耋老人,有三位今年刚过了95周岁。虽然他们当年报考纺织(丝绸)院校的目的不尽相同,但最终都选择了这个行业,并为之奋斗了一生、倾注了无数心血,同时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纺织业的许多企事业单位从无到有,又至盛而衰。他们中有许多人因为自身的巨大贡献获得了诸多荣誉,如国家特殊津贴、蚕业终身奖、科技进步奖等等。这些丝绸名人的足迹遍及祖国大地,因而可以说这本书就是新中国轻纺发展史的缩影,从他们自身的工作经历和奋斗史还原了中国丝绸现代史的原貌,从不同层面、各个角度,反映了我国纺织(丝绸)业的发展轨迹、方针政策、体制改革、科学研究、生产技术、产品开发、科技创新、技术改造、教育培训、人才培养。道路漫长曲折,他们用汗水灌溉了“丝绸”之花。



主编楼婷在发布会上介绍了该书编纂的缘起、经过与所遇到的挫折,从联络各位丝绸行业老人到不远千里的奔波采访,从一字一句的录音整理到编稿成书……北京、丝绸重镇吴江、蜀锦之乡西南、丝绸产地江浙沪,柞蚕生产重地辽宁丹东、大连以及山东淄博、青岛和桑蚕原种场所在地烟台等,都留下了编书团队的足迹。成书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都凝聚了团队成员们的艰辛和心血。



也正是这样的执着与踏实感动了几乎所有的受访老人。他们在收到新书之后郑重地向团队表达了感谢,其中有许多人还拿出了自己珍藏多年的、凝聚了无数蚕桑丝绸记忆的实物,如大量本人工作照片、捐献资料、手笔、图片、书籍、奖章及上千件70-80年代珍贵丝织品等等。发布会上,楼婷还展示了最近收到的来自原南京艺新丝织厂总工程师耿志霞捐赠给中丝博实物中的数件天鹅绒毯织物,其中有一件上面还带有上世纪60、70年代全国唯一一家天鹅绒生产厂家的产品标签,更是弥足珍贵。



发布会上,钱同源和来成勋两位老人作为受访代表发言。钱老在发言中讲述了自身的三件憾事:其一,作为丝绸人,从未走过古丝绸之路;其二,当年虽有提议编写一本类似《桑下记忆》的记录当年丝绸业老同志口述史的书,以作为研究历史素材留与后人,最终却没有真正落实;其三,退休后,没有写一本与自身工作经历相关的丝绸类的书。因而,今天的这本《桑下记忆》弥补了他多年的遗憾。“赵丰馆长做了一件十分有远见的事,把我们这些耄耋老人的丝绸记忆又激发了出来……也正是因为这本书,让我和我的老朋友、老同事又聚在了一起。感谢楼婷和大家的辛勤劳动!”钱老说。



来成勋老人曾担任1987-1991年任中国丝绸博物馆筹建处主任,对中丝博十分有感情。他表扬了赵丰馆长所起的书名,“很合适、很新颖、也很有深意……因为桑是丝绸的根。”为了这本书,在受访之前,来老把所有的工作资料拿出来重新梳理了一遍。“这里面总结了我一生的工作,”来老说,“这本书讲述了丝绸老人曾经的艰辛,也表达了对丝绸老人的关心……它是中丝博的一个创新性的成果,是重大的工程。”



来自浙江传媒团队的黄义枢副教授代表团队作了简短的发言。他说自己原本不是纺织类专业出身,在采编的过程中遇到了无数困难,同时也学习到了珍贵的知识。“可以说,我是一边做一边学,” 黄义枢说,“丝绸很能代表中国。我从书中感受到了新中国丝绸发展史的整个脉络。每一个故事都非常生动,每一个主人公都功绩斐然,他们身上有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对工作有着无比的热情。”



接着,主编楼婷向五位丝绸老人代表赠送了《桑下记忆(第一集)——52位纺织丝绸老人口述史》。



发布会的最后,赵丰馆长为新书、为发布会致辞。他讲述了当时为新书起名的心路,“我希望在我老去之时,能回到有桑麻清香的乡野田间,在桑树下给那时候的年轻人讲述丝绸的故事……我们是博物馆,常常要想着去收藏古文物。但是我们首先是行业的、专业的丝绸博物馆,除了文物之外,还有很多东西要收藏,今天要为明天留下一些东西去研究,要为丝绸留下珍贵的记忆。比如,我们要做中国丝绸档案,这一浩大的工程远远超过了博物馆收藏文物的范畴,其中就包括了口述的纺织历史。这一工程希望能得到各位前辈的支持,让我们可以继续做下去。”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