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首届天然染料双年展:专业成果的多元化共享
2019-06-13

转载自弘博网

颜色鲜亮、色彩丰富的布料,在当今生活中十分常见、并不新奇。然而,在工业化高速发展的当下,天然染料印染已经离现代人的生活渐行渐远,曾经那些天然染料都取材自哪里?织物本身所呈现出的效果如何?天然染料在当下生活的使用如何?等等这些问题的答案,在前不久中国丝绸博物馆(以下简称“国丝馆”)举办的天然染料双年展中被一一解答。

5月20日,第一届天然染料双年展(以下简称“天染双年展”)在国丝馆时装馆开幕,两大主题展览、配合为期近一周的主题系列活动,吸引了来自20余个国家和地区近150位专家学者、艺术家、设计师、手艺人和传统手工艺爱好者参与。在这期间,专家学者们就天然染料的品种鉴别、艺术设计、工业应用、教育科普、传承等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和分享。

搭建国际交流平台

作为以丝绸纺织品为主要研究对象,配合服饰收藏、保护、展示的专题类博物馆,国丝馆近些年围绕收藏研究主体开展了许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旨在深入研究、搭建交流平台、扩大本馆影响力,而此次举办的天染双年展正是国丝馆围绕这一核心使命推出的系列活动。
此次活动的举办,与国丝馆长期以来对该领域的持续关注与深入研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据此次活动的负责人、“斑斓地图:欧亚300年纺织染料史”策展人刘剑介绍,最初想要举办这样一个活动,主要受DHA(Dyes in History and Archaeology,染料历史与考古)学术会议与ISS(International Shibori Symposium,国际绞缬研讨会)启发。此两大国际性学术与艺术交流会议,都关注染料特别是天然染料的研究与应用,其中ISS在会议举办期间,还会配合开展系列活动。2014年国丝馆还曾联合国际绞缬协会、香港理工大学和金泽工艺馆等单位举办了第9届国际绞缬研讨会。
国丝馆赵丰馆长在开幕式上发言
DHA(Dyes in History and Archaeology,染料历史与考古)会议是国际知名的关于染料历史与考古的学术会议,1982年举办首届会议此后每年举办一届,截止目前已举办37届。会议主题包含染料历史、生产、应用等方面,主要关注纺织品上的染料,及部分绘画使用的有机颜料。每年DHA会议会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修复师、策展人、历史学家、化学家、艺术家、工程师等。会议报告围绕着染料(天然染料为主)这一主题,分口头报告和海报进行展示。2019年DHA38将在荷兰举行,由阿姆斯特丹大学联合当地文化遗产机构承办。
ISS(International Shibori Symposium,国际绞缬研讨会)会议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和推广传统绞缬艺术。身在美国的和田良子(Yoshiko Wada)于1992年建立了国际绞缬协会,致力于对全世界的传统绞缬工艺进行保护、继承性创新和跨文化交流。国际绞缬协会定期组织各种活动,其中最主要、最重大的活动是在世界范围内举办的国际绞缬研讨会。此外,国际绞缬协会还为其他同行和文化机构组织的纺织品研讨会、展览、讲座等提供支持。
受此启发,作为一家以丝绸、纺织品收藏、保护、研究、展示为主的专题类博物馆,国丝馆也开始考虑依托馆藏资源和多年来的研究成果,举办以天然染料为主题的交流活动。在此基础上,国丝馆赵丰馆长融合借鉴DHA会议与ISS两大学术与艺术交流活动的举办形式,在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研究天然染料科技史的顶级专家Dominique Cardon博士的支持下,于今年5月在国丝馆推出了首届天染双年展。

此次活动围绕“斑斓地图:欧亚300年纺织染料史”和“天染:当代艺术与设计作品展”两大展览,特别设计推出了“天然染料:多彩的世界”国际研讨会、世界天然染色工作坊、天然染色纺织工艺品市集以及“天然染料的实践:艺术与工业”公开论坛等内容丰富的系列活动,为中外相关专家、研究学者、艺术家、爱好者等提供了更广泛、深入的沟通交流平台,力求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呈现展示天然染料相关研究成果。

共享专业研究成果

与此前国丝馆举办的国丝汉服节活动不同,此次主题活动许多环节设计专业性较强,需要参与者有一定专业背景知识。对此,作为活动的主要负责人,国丝馆刘剑在介绍的过程中也表示,此次天染双年展及其配套活动关注学术研究,希望大家能够借此平台开展充分的学术交流。
为此,主办方特别在5月20号—21号举办了“天然染料:多彩的世界”国际研讨会。研讨会上来自四大洲14个国家和地区的16位专家学者与150名听众进行了分享交流,其中有在专业领域内颇有建树的国际知名教授、以天然染料为灵感来源进行创作的当代艺术家、倡导天然印染工艺的创业者。会议期间,研究者们围绕“考古染料”、“历史与传统染料”、“染料的应用:艺术与工业”三个版块开展讨论,在时间范围内回溯了天然染料在各个国家、地区的使用情况,并就如何对染料进行科学鉴别、分析进行了交流分享。此外,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传统染织受到了工业的冲击。实践者、研究者们也就在新环境下,天然染料如何在当代时尚、设计领域当中应用这一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
81岁的Richard Laursen 美国波士顿大学化学系终身教授,其发明的温和萃取法对黄酮类染料的植物来源鉴别有重要的贡献,此次他的报告题为《基于分析数据鉴别古代世界纺织染料来源》
日本草木染的重要代表人物山崎和树博士在研讨会上作题为《日本江户时代的染色—染料与染色技法》的报告,介绍江户时期常用的天然染料和媒染剂品种,可染得当时常见的七种颜色
来自马达加斯加的Andrée Etheve 女士呈现了印度洋上非洲岛国特有的天然染料、颜料、织造纤维和扎经染色工艺
来自印度的Rashmi Bharti以喜马拉雅地区种植的各种含靛植物为例,介绍如何运作工匠合作社(EarthCraft)
Katherine Hattori的报告题为《美国“慢时尚”中天然染料生产到染色》,以自己创办植物色彩公司的实践为例,介绍如何向客户提供清晰的生产链、染料和制造工艺
在研讨会之外,馆方在5月24日配套举办了“天然染料的实践:艺术与工业”公开论坛,与国际研讨会专家分享的形式不同,论坛给了参会人员更多互动交流的机会,主要开展了围绕主题的讨论分享,进一步满足研究者之间交流沟通的意愿。
除了积极举办国际研讨会和公开论坛之外,在5月17日开幕的“斑斓地图:欧亚300年纺织染料史”展览同样注重学术研究成果的呈现与分享。据策展人刘剑介绍,此次展览展陈区域选择在纺织品文物修复展示馆二层,受场地的限制,展览在形式上变化调整的空间有限,为此策展团队将关注点着重放在展览内容上。
现场参观的观众
考虑到此次为首届双年展,在主题选择上定位亚欧地区17世纪末——20世纪初300年纺织染料史的宏观呈现。通过亚洲展品、欧洲展品分单元陈列展出在同一空间中,勾勒在此时期动植物天然染料的使用情况和文化间交流互鉴所碰撞、遗留的印记。
与国内其他类型相似的博物馆不同,国丝馆在藏品收集方面有着更为全面的考量。赵丰馆长及其团队从5年前开始有意识收藏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的丝绸纺织类文物,在多年时间里收藏了上百件国外纺织品文物。正是这一更为系统的馆藏体系,为展览的顺利开办提供了可能。
策展方特别设计绘制的地图

为了方便参观者了解展出藏品所使用的天然染料种类,保证内容呈现的严谨性,馆方对每一件参展展品所用的染料都进行了科学分析、检测,保障每件展品都为天然染料印染,并在展示说明牌当中明确对应每种颜色所使用的染料类型。
此外,为了帮助参观者更加清晰、系统地了解这一时期欧亚天然染料的使用情况,策展团队还特别绘制了地图,明确各类天然染料在世界范围内存在、分布的地区,并将其放置在展览结束部分,辅助观众立体、直观地了解染料的分布使用情况。

丰富观众参观体验

在保障传播内容准确严谨,更好服务专业研究人员的同时,此类“高冷”展览如何吸引普通爱好者、观众参与,也是国丝馆近年在设计、承办活动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问题。在本次天染双年展期间,除了配套国际研讨会、公开论坛、学术性更强的展览之外,国丝馆也特别为主体受众群之外的普通爱好者、观众设计推出了世界天然染色工作坊、天然染色纺织工艺品市集、女红传习坊等相关活动。在此期间,关注当代艺术、注重互动参与性的“天染:当代艺术与设计作品展”,也同期开幕,为普通观众带了别样的参观体验。
据活动负责人刘剑介绍,这次推出的世界天然染色工作坊主要面向成年爱好者群体。从今年2月份起,国丝馆就开始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发布活动报名信息,相关课程持续发布到4月份。除了针对国内爱好者发布报名信息之外,切合主题的需求,国丝馆还通过邮件、官网等形式面向全球招募,吸引了许多国外爱好者报名参与。
依据报名情况的不同,世界天然染色工作坊持续开展了3天,每天举办4场主题活动,根据实际报名情况,分为“印度传统染色工坊”、“日本天然染色工坊”、“乾隆色谱复原演示工坊”、“云南白族扎染工坊”、“非洲矿物泥染工坊”、“印度传统扎染”、“浙南夹缬工坊”、“传统蓝染工坊”、“泰国传统染色工坊”、“秘鲁天然染色工坊”、“南通灰缬蓝印工坊”、“贵州蜡缬”十二大主题,由专业老师、研究者授课讲述,参与者也能实际动手参与制作。
部分活动的现场制作环节
与此同时,考虑到青少年和亲子家庭的需求,国丝馆女红传习馆配套设计了面向亲子家庭的“天然染色课堂:蓝染丝巾”活动,相较之世界天然染色工作坊课程内容更加简单有趣。参与活动的亲子家庭在女红传习馆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斑斓地图:欧亚300年纺织染料史”,并且亲自动手体验扎染。
亲子家庭在老师的带领下制作扎染
在天然染料逐渐被工业染料取代的当下,如何利用天然染料呈现环保生活理念,是当下很多设计师、艺术家思考的全新问题。在这次的天染双年展期间,为了丰富普通观众的参观体验,展示呈现更为多元的设计理念与生活方式,馆方特别同中国美术学院合作设计推出了“天染:当代艺术与设计作品展”。展览选择了世界各个国家及地区构思巧妙的艺术作品共计65件(套),这些艺术作品以天然染料为题材进行创作,作品媒介包含纺织品、纸质材料、新材料等,涉及题材包含服装、家纺等各个方面。
展览现场
据参与展览策划工作的国丝馆工作人员介绍,此次展览注重突出展品本身,设计风格主打简约。为了增强观众身临其境的参与感,在空间设计上,此次展览没有局限在固定展厅。策展方在馆内多功能厅、时装馆、飘带连廊、甚至户外都摆放了展品,观众可以随时随地欣赏艺术作品,感受天然染料在当代艺术领域的新应用。而置身其中的氛围营造,也增加了观众了解展品内涵的兴趣。
展览现场
另一方面,考虑到许多普通观众对当代艺术相对陌生,策展方在展品选择上特别关注与日常生活关联性高、观众熟悉的作品。在展品说明方面,尽量丰富说明牌的内容,力求全面地呈现作者的创作思路、艺术表现手法等内容,辅助观众理解。同时,因展览本身广受观众喜欢,展览方特别延长展期至5月30日。
仿照发光水母制作的艺术作品,作者设计了互动装置,观众可以通过遥控操纵使水母动起来、变换颜色、发出声音

图片来源于中国丝绸博物馆、网络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