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修复工作汇总
2018-01-02

  中国丝绸博物馆在纺织品文物修复领域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先后修复珍贵纺织品文物近千件,其中不乏国宝级文物。目前,已经拥有一支20人左右的修复技术队伍,其中包括修复技师和修复研究人员。

修复项目

时  间

清代红地彩云金龙缂丝袍修复

2001

清代缂丝道袍修复

2003

辽代卧鹿纹锦荷包修复

2004

元代织金锦服饰修复

2004

元代棕色罗地彩绣花鸟纹夹衫修复

2005

新疆尉犁营盘M15男子服饰修复

2005

黑色绞缬对襟上衣修复

2006

唐代蓝色菱纹罗袍修复

2006

动物纹锦残片修复

2007

明代嘉靖圣旨修复

2008

元代缂丝缘大袖袍修复

2008

沈铨动物丝织屏条画修复

2009

元代纳石矢大袖袍保护修复

2009

黄地飞鹭卷云团花纹锦的丝蛋白复合体系仿生加固

2009

湖北荆州谢家桥一号汉墓出土锦缘绢地乘云绣荒帷修复

2009

浙江嘉兴王店明墓出土丝织品修复

2010

香港梦蝶轩捐赠丝织品修复

2010

《广州全景》像景织物修复

2010

镇江南宋周瑀墓圆领素纱禅衫修复

2011

上海历史博物馆馆藏刺绣服饰修复

2011

中国丝绸博物馆馆藏辫线袄修复

2011


  1. 清代红地彩云金龙缂丝袍修复


  清代红地彩云金龙缂丝袍属于龙袍中的吉服袍,缂丝是其最为重要的织造工艺特点。对服饰表面进行除尘处理,根据文物现存,结合史料,绘制其形制图、裁剪图,用背衬缝合针线法进行修复。


  2. 清代缂丝道袍修复


  主体纹饰九条龙破损较为严重,其中正面两条龙饰破损更为严重,无法看出龙饰的纹样,整件袍料的经线已脆化,金丝(纬线)断裂严重。修复时只能在破损处借助背衬添加辅助经线,然后在辅助经线的基础上,采用平纹编织方法将纬线引入。


  3. 辽代卧鹿纹锦荷包修复


  折叠式,上有一盖,下为口袋。破损污染较为严重,锦面缺失约三分之一,残留部分已散为线状,饰边基本缺失。平整和干燥后,将背衬材料根据荷包的形状剪好后,铺在破损位置的下面,使其平整均匀,根据不同破损情况,选用相应的针法进行缝合加固。


  4. 元代织金锦服饰修复


  本项目共修复两件袍服,一是鹦鹉纹织金锦辫线袍,二是对鹰纹织金锦大袖袍。鹦鹉纹织金锦辫线袍保存较完整,只有后背、后背辫线、裙摆和袖口处有缺损,采用局部修复方法后再把后背缺损的辫线一根一根对应修复。对鹰纹织金锦大袖袍使用全衬垫修复的方法,能使袍服的牢度和外观都有较大改观。


  5. 元代棕色罗地彩绣花鸟纹夹衫修复


  折叠处大多炭化脱落,领口背部及里子真丝绢残损严重,曾经采用丝网加固。去除历史干预(已老化的丝网),平整,选择绣花丝线劈分后用于缝合,绉丝纱表面封护,使其在形制恢复的同时得以有效加固。


  6. 新疆尉犁营盘男子服饰修复


  营盘墓地出土纺织品中尤以M15墓出土男尸为典型代表,包括对人兽树纹罽袍、绛紫色菱格花卉纹刺绣绢裤、刺绣护膊、淡黄色绢袍、绢面贴金毡袜、幂衣及鸡鸣枕等7件纺织品。修复时主要采用针线法进行修复。修复完成后,根据墓主人身高,制作人体模特儿,将衣物重新穿戴,恢复其原貌。


  7. 黑色绞缬对襟上衣修复


  北朝,面料采用绞缬绢,单层无衬里。正面与后背几乎已经全部脱线分开,后背有大面积残缺且破损严重。在修复前对其进行了除尘、清洗、记录。采用薄型电力纺作为背衬织物对其后背进行全衬,以针线缝合法加固;前襟及两袖破损处则采用局部衬垫背衬织物进行修复。


  8. 唐代蓝色菱纹罗袍修复


  圆领窄袖,菱纹罗表轻薄通透,内有衬里,基本缺失。形制完整,局部破损,有较大面积的褪色和变色,纤维老化现象明显。修复时使用和文物相同材质、组织和颜色的织物修补缺失部分,用跑针固定背衬四周。


  9. 动物纹锦残片修复


  此文物为服饰残件,里料为绢,面料为绵线纬锦,十分珍贵。锦上有动物纹,似虎,并有云纹及四个小菱形组成的几何纹,织物的组织为平纹纬锦。文物上端断裂边缘参差不齐,破损严重。根据锦片的破损情况及相关资料,确定修复方案如下:拆除一侧缝线→除尘→清洗→平整→针线法修复。


  10. 明代嘉靖圣旨修复


  传世圣旨,由于长期处于自然状态保存,纤维强度降低。将铁环拆除,之后进行除尘和清洗实验,对其平整、绘制病害图和纹样图后,以电力纺为背衬,通过针线缝合加固法进行修复。最后选用聚乙烯制作一个圆拄形,在外面包裹人造海绵,再包裹一层丝绸。将圣旨卷曲到卷轴上,最后用丝绸包裹,两端用丝带固定。


  11. 元代缂丝缘大袖袍修复


  做工精细,饰边为缂丝,色彩艳丽、图案精美,破损严重,局部纬线全部缺失。分离缂丝边饰和袍身,分别清洗平整。因大袖袍整件袍面破损并不严重,所以在平整后采用局部衬垫法进行修复,用绉丝纱对破损缂丝部分进行包覆保护。


  12. 沈铨动物丝织屏条画修复


  此四屏条品相差,曾经过简单修复。此次特挑选残损严重的屏条,用中国传统书画装裱修复工艺,对其进行修复保护。其修复过程主要分为:丝织画清洗→清洗后的拼对→翻水油纸→刮口补洞→小托画心→镶边贴折条→覆背砑画→保存。


  13. 元代纳石矢大袖袍修复


  此袍采用三种不同纹样的织金锦裁制而成,纹样精美,无衬里,袍子基本为黄褐色,局部褪色;总体形制保存尚完整,领子缺失,袍身有破损,散布黑色污渍、白色颗粒;织物表面吸附大量尘土,还附着有散落下来的金色粉末。首先绘制文物形制图,对文物进行除尘、平整。选取平纹棉布作为修复背衬材料,用针线缝合加固法进行修复。


  14. 黄地飞鹭卷云团花纹锦的丝蛋白复合体系仿生加固


  采用丝蛋白-EGDE复合加固体系对其进行加固,获得良好效果,原本糟朽的织物恢复柔软,手感良好,色彩未变化,之后对其进行有效性评估和安全性评估。


  15. 湖北荆州谢家桥一号汉墓出土锦缘绢地乘云绣荒帷修复


  锦缘绢地乘云绣荒帷由刺绣绢和锦缘两部分组成,刺绣绢和锦缘由缝线拼接而成。首先绘制文物病害图,并分析了其制作工艺。最终确定将刺绣部分和锦缘分离后分别修复,再进行拼合。锦缘和绣面均在背面加衬类似的织物,再进行缝合加固。


  16. 浙江嘉兴王店明墓出土丝织品修复


  2010年度所修复的几件文物均为王店M1墓所出土,主要有麒麟绣补松竹梅绸大袖衫、万字曲水纹绸对襟上衣、万字菱格螭虎纹绸对襟上衣、禽鸟折枝纹缎袜、印绢袋及杂宝方格纹缎巾等。修复主要采用物理方法——针线缝合加固法,即以风格相近的织物作为背衬,以相匹配的丝线将背衬织物与破损文物缝合,从而起到加固作用。


  17. 香港梦蝶轩捐赠丝织品修复


  大部分织物老化严重,纤维已开始脆化,整体牢度较差。所以亟需进行修复。以针线法修复为主,在织物破损处衬以现代面料作为背衬材料,通过缝合使之得到加固。


  18. 《广州全景》像景织物修复


  此件像景织物已有明显破损及老化现象,织物表面有多处折痕并断裂。以针线法对织物进行加固修复,使其形制恢复,可供陈列。对小块缺损处采用相似面料填补的方法进行修复,然后在像景画背后整体加衬织物以起到加固作用。


  19. 镇江南宋周瑀墓圆领素纱禅衫的修复


  素纱圆领禅衫为南宋男子服饰,1975年出土,在近几十年来的展陈过程中,出现了较严重的老化及破损现象,整体强度明显降低,已无法再进行悬挂展示。由于破损遍布整件禅衫,总体牢度很低,需要修复的面积大,只能把素纱圆领禅衫原有的前后片缝线拆除,平摊进行修复,最后再进行拼合。由于素纱圆领禅衫单层无里衬,又是纱罗组织,特别薄透。整件文物主要采用铺针进行固定,以最少限度的缝针穿透纺织品来提供最大程度的支撑,将脆弱的纺织品文物与背衬材料缝合。


  20. 上海历史博物馆馆藏刺绣服饰修复


  共计13件,均为丝质面料刺绣女上装,色彩艳丽,刺绣精美,款式多样。此批文物的整体污染状况并不严重,采用局部清洗的方法。针对本批丝织品的破损情况,修复时采用针线法,以局部添加背衬织物进行修复。


  21. 中国丝绸博物馆馆藏辫线袄修复


  右衽,交领,窄袖。整件辫线袄遍布裂缝及破洞,使服装的牢度明显降低,已无法再进行悬挂展示。分析主要病害有:破裂、残缺、污染、脱线等。修复时均采用以针线缝合为主要的背衬加固法。由于破损程度较重,所以采用全衬的修复方法。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