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经纶讲堂 | 杨军凯:“凉州萨保史君”
2019-07-24
图1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杨军凯主讲“凉州萨保史君”

中国丝绸博物馆七月份“经纶讲堂”,第二场于7月7日下午在新猷资料馆开讲。国丝馆今夏特展“丝路岁月:大时代下的小故事”,邀请到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主持”凉州萨保史君墓”考古挖掘的杨军凯研究员,以”凉州萨保史君墓”为讲题,为大家介绍北周时期葬在长安的凉州萨保史君其人其事,让我们在丝路的大时代历史背景下,了解这位人物。
 
大象二年(580)正月,一对耄耋老人的葬礼在长安城东举行。半年前,夫妇两人相伴一个甲子之后,相继离世。他们的三个儿子,按照老人生前的遗愿,将他们的棺椁安葬在龙首原上。
图2 凉州萨保史君石堂
 
墓葬为长斜坡墓道、五天井、单室土洞墓,墓道和墓室四壁描绘着壁画,在墓室正中安放了一个巨大的石堂,夫妇两人安详的躺在石榻上,头朝西方。石堂外面雕刻大量的浮雕图像,并彩绘贴金。
图3 史君墓发掘现场
图4 石堂及石榻透视示意图

石堂底座四面共有八位飞天托举;南壁和东壁饰有两团熊熊燃烧的圣火,圣火前有手持火棍的祭师;东壁可以看到,夫妇两人在飞天的环绕下,骑着翼马,升入天国。石堂正上方用粟特文和汉文题刻双语铭文,上书“大周凉州萨保史君石堂”。
图5、图6 史君墓石堂双语墓志铭
 
史君(494——579),原名尉各伽(Wirkak),史国人,本居西域,出生在一个显贵的家庭。祖阿史盘陀为史国萨保,父阿奴伽。519年在西平(今西宁)与妻子康氏(维耶尉思Wiyusī)结婚,生有3子。西魏大统初年,任萨保府判事曹主,北周时诏授凉州萨保,其后迁居长安。579年去世,享年86岁。

图7 史君家族简谱
 
史国(Kess)是西域古国,又名竭石国、羯霜那国(梵文 Kusana),昭武九姓之一。最初国都在都独莫水南十里,国王姓昭武,字狄遮,是康国国王后裔。史国国势强大之后,建都于乞史城(也称竭石Kesh),位于今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的流域,即古典文献所说的粟特地区,其主要范围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沙赫里萨布兹)。
图8 史国在昭武九姓的分布图

粟特人信仰祆教,即琐罗亚斯德教,也称拜火教。阿奴伽与其妻子曾向祆教的主神求子,他们长跪神像前,双手合十,虔心虔诚,最终如愿。喜得贵子的年轻夫妇身着盛装,父亲头戴宝冠,身穿圆领窄袖长袍,开心的将刚刚出生的史君紧抱怀中。他的妻子,身着裘皮披风,微笑的看着她的孩子和丈夫。
    
图9、图10 史君墓石堂西壁第一幅“求子”、第二幅“出生”
 
青少年时期,正是充满好奇与希望的年龄,史君经常缠着祖父讲故事,讲粟特人的故事、各地的奇闻轶事和粟特史国的历史。由于长期从事跨国丝路贸易,爷爷会说多国语言,包括突厥语、吐蕃语和汉语等,他也将这项本领教给了孙子,希望其能继承自己经商丝路的衣钵。
 
狩猎骑马和经商,是粟特人的天性。他骑骏马,手持弓箭,腰间悬挂箭箙,带着侍从,架鹰牵狗,驰骋在山间茂林中。鹿、羚羊、野猪和兔子等,都是粟特人常获的猎物。
图11 史君墓石堂西壁第三幅“狩猎”
图12 史君墓石堂西壁第三幅“狩猎”细部
 
在公元3至8世纪间也就是中国的汉唐时期,由于粟特地区的战争和内乱,粟特人沿着传统陆上丝绸之路大批东迁,聚集于丝绸之路沿线的各个绿洲之上。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他们以商队的形式往来贸易,经过了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蒙古高原,最终到达长安。
 
519年,粟特夫妻俩在西平(今西宁)结婚,生有3子。他们给三个儿子起了名字:毗沙、维摩、富卤多。成家后的史君也像爷爷和父亲那样,带着自己的商队往返奔波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
 
在丝绸之路的绿洲上有粟特商人建立的许多聚落。粟特商人将各种外来物品带入中原,也将中原地区的物品贩运到中亚地区。主要货物有金银器、玛瑙、宝石、象牙、玻璃器、金银币,以及各种动物、植物、香料、纺织品等。虽然说粟特商人“利之所在,无远弗至”,但是旅途的艰辛和丝路上的各种风险,使得他们主要从事“奢侈品”中转贸易。
 
1907年斯坦因在敦煌西北长城烽燧下面发现了一个邮袋,内有8封古信扎。经学者的解读,时间为4世纪初叶,主要是写给家乡撒马尔罕和楼兰等地粟特商人的信件,报告以凉州为大本营的粟特商人前往洛阳、邺城、金城、敦煌等地从事贸易活动。
 
史君的商旅之行异常艰险。他要从青海将货物运送到凉州、张掖、敦煌等地。他们走的是丝绸之路的青海道,这是东晋高僧法显西去印度的路线。他出西平向北经大通、门源,翻越祁连山,方能到达河西走廊。
 
商队首领头戴厚皮帽,身穿窄袖胡服,骑良驹,带着随从,队伍中的骆驼、马、骡子驮载丰富的货物,艰难的行进在丝路青海道上。为了保障行商的安全,商队还有护卫武装,包括负责侦查路线环境的警卫人员,以及猎犬,而且所有商队成员均配备武器,有箭箙、匕首、长剑等。
图13 史君墓石堂北壁第一幅“贸易”
图14 史君墓石堂北壁第一幅“贸易”细部
 
大约在西魏时期,他们举家从西平(西宁)迁往凉州。祁连山的风雪异常猛烈,出行的女性常常头戴厚裘皮风帽,身着窄袖棉袍,骑马慢行在山间,身后还有人执伞盖,这象征主人的身份和威仪。
图15 史君墓石堂北壁第三幅“迁居”
图16 史君墓石堂北壁第三幅“迁居”细部
 
在千里迢迢的商途上,有时能碰上其他商队或者某地土著首领,史君常常与其首领攀谈畅聊,把酒言欢,同时也让自己的商队休息一下。
 
艰难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他们在多次贸易活动中获益丰厚,是时候庆祝一下了。夫妇俩端坐在一个带回廊的砖砌仿木结构穹隆顶建筑内,他头带宝冠,满面春风,身穿圆领窄袖长袍,手握长杯,与妻子对饮。妻子头带冠,身披长袍,手握一杯,左手置于腹前,与丈夫把盏言欢。两人面前的盘子里装满珍馐。饮酒怎可少乐舞助兴。他们召集了乐队,四个乐伎环伺左右,分别演奏琵琶、筚篥、曲颈琵琶和箜篌,庭院也有两位乐伎,一人拍打腰鼓,一人击掌相和,短发舞者左腿抬起,长袖飘舞。
 
粟特人能歌善舞,常在节日或家庭宴饮的场合,饮酒跳舞助兴。主要流行的舞蹈有胡旋舞、胡腾舞等。史君墓的舞蹈场面,是连续舞蹈动作的一个瞬间定格,难以具体指明舞蹈名称,但其来源于西域应是无疑。
 
每当葡萄成熟的季节,恰逢粟特人的新年节日,品尝葡萄,饮纯美葡萄浆。他们召集了宾客在葡萄园中盛宴相聚。园中铺设两个椭圆形毯子,毯子中间的大盘子装满食物,男女宾客分席就坐。男主人头戴平顶圆帽,左肘置于隐囊上,交脚盘坐。
图17 史君墓石堂北壁第四幅“欢宴”

男主人左右高朋满座,客人们留着“八”字须,身穿交领或圆领窄袖长袍,手执杯、来通、长杯,高兴的与男主人敬酒。女主人和女宾身着汉式交领右衽宽袖衫,头顶束巾,系结于脑后,颈戴项圈。
图18 史君墓石堂北壁第四幅“欢宴”细部之一
 
女主宾们使用荷叶形长杯或喇叭形酒杯,举杯庆祝。男女主宾周围还有侍者服侍。好乐的粟特人相聚少不了音乐,男女伎乐演奏着琵琶、箜篌、笙、曲颈琵琶、横笛、束腰鼓,有汉地的乐器,也有西域传来的胡乐,中外乐器共鸣。葡萄园此时成了欢庆的海洋,难得的聚会持续了很久。
图19 史君墓石堂北壁第四幅“欢宴”细部之二
 
西魏时期,他被封为凉州萨保判事曹主。凉州也称姑臧,即今天河西走廊最东头的武威,是汉唐间河西地区最大的军政机构所在地。十六国时期这里还曾经是前凉、后凉、北凉的首都。凉州是西域胡人与中原经常商贸往来之地,唐初玄奘经行这里,即有“凉州为河西都会,襟带西蕃、葱右诸国,商侣往来,无有停绝”的描述。
 
萨保初设于北魏时期,《隋书•百官志下》云:“雍州萨保,为视从七品。诸州胡二百户已上萨保,为视正九品,”掌管宗教和商贸活动。而诸州萨保所管理地区的胡人在二百户以上,才视正九品官,大致相当于县级长官。那么,管理胡人不足二百户的萨保,官品会低于正九品。北周时期,史君正式承袭了祖父的萨保职务。
 
不得而知夫妇俩何时离开凉州。他们一路东行,来到了长安,并在这里度过了最后的时光。他常独坐山洞内,面相清瘦,披长发,裸着上身,瘦得可见数条肋骨,身边陪伴的是一条老狗。或者他是在遵循粟特人的习俗,《通典》卷一百九十三记载:“国城外别有二百户,专知桑事。别住一院,其院内养狗,每有人死,即往取尸,置此院内,令狗食之肉尽,收骸骨埋殡,无棺椁”。
 
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史君想些什么呢?是遥远的故乡,是一生的丝路贸易的风雨历程?北周大象元年(579年)五月,他薨于长安家中,一个月后康氏去世。夫妻俩共历人生风雨,相伴一路走来,耄耋之年,相继作古,他们相爱一生,即使死亡也无法让他们分离。
图20 史君墓石堂北壁第五幅“独坐”
图21 史君墓石堂北壁第五幅“独坐”细部
 
祆教徒认为人死后灵魂要升入天国。在连接人间和冥世的“钦瓦特桥”头,有一位审判之神,负责审判逝者一生的业果,行善者过桥升天,为恶者坠入地狱,这与祆教“善恶”二元论的宗教信仰有关。史君墓的石堂东壁浮雕内容就展示了粟特人去世后亡灵升入天国的整个过程。
 
夫妻俩的亡灵跪在审判之神前,桥头还有卧犬,这象征着粟特人葬礼中的“犬视”。经过神灵审判后,他们带着生前的商队、侍从踏上了“钦瓦特桥”。这时,天空飞来两匹翼马,来迎接男女主人升天。男女主人各骑一匹翼马,一男一女两位飞天在前引导,还有四位飞天分别演奏琵琶、箜篌、横笛和排箫,伴随在男女主人身边,在乐舞中升入了天国。
图22 史君墓石堂东壁第一至三幅“升天”
图23 史君墓石堂东壁第一至三幅“升天”细部之一
图24 史君墓石堂东壁第一至三幅“升天”细部之二

丝绸之路将古代中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联系在了一起。粟特人不仅是商品交换的承担着,也是宗教、文化、艺术的传播者,在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入华粟特人史君,是丝绸之路的建设者、守护者和见证者。他一生不平凡的经历,展示出那个和平合作、开放包容的“大时代”,是丝路岁月——大时代下的一个小故事。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