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一例Vol.3 | 18世纪华托裙的保护修复
2020-02-26

本案例涉及的华托裙为中国丝绸博物馆征集的西方藏品。整套华托服通常包括胸衣、衬裙和外面的长袍,此套仅存长袍,此处称之为华托裙。穿着时腰身贴合,裙摆摇曳,尽显婀娜(图1)。

图1 待修复的华托裙


1.文物背景

华托服是18世纪初期欧洲非常时髦的服饰,当时那些无所事事的贵妇每天都沉溺于奢靡放纵的生活中,服饰也极尽奢华。各类的沙龙,让她们每天都穿着华丽地尽情跳舞、欢唱、玩乐。又因当时的宫廷画家华托常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当时的沙龙气氛,描绘这种服饰,使之得名。华托裙是穿在紧身胸衣和衬裙外的一种宽松长裙,其特点是从后颈处向下做出一排整齐规律的褶裥,垂拖到裙摆处散开,背后的裙裾蓬松,走路时徐徐飘动。华托裙集中体现了这一时期女装的造型特征,例如袒露的胸口、窄瘦的袖子、自然肩线、华丽的面料等(图2)。

图2 让•安东尼•华托画作《热尔桑的画店》中着华托服的女子

此件华托裙为织锦缎面料(图3),奶油色地上织有竖琴、丰饶角等纹样,花边装饰有彩色条纹,配色雅致(图4)。但此裙从拼缝及结构等部位可以看出,应是经过二次修改缝制而成。

图3 华托裙局部组织结构图

图4 华托裙局部纹样图


2.病害状况

这件文物糟朽、残缺十分严重,尤其腋下、肩处的局部已成碎片状,且污染较多,在部分为胶布残留的污染物,也有部分历史修复痕迹(图5-图10)。

图5 局部糟朽

图6 腋下汗渍

图7 蕾丝脱落

图8 局部破裂

图9 胶布痕迹

图10 历史修复


3.修复方案

华托裙糟朽的状态给保护修复造成很大的难度,并且因其面料硬挺,不宜过多使用传统针线修补的方式,以免穿针力度对织物造成过度干预而导致人为损伤。因此,先对胶布残留的胶迹进行局部清洁,然后用自制涂有胶粘剂的绉丝纱对破损部位织物进行粘合衬托,再配合局部针线缝合的方式完成修复。这样可以减少针线对丝织品的作用力,并达到全面有效的保护。


4.修复过程

第一步,去除胶布。由于胶布粘合时间较长,揭取时难度较大。经清洗试验后,在低压清洗台上,使用有机溶剂小心擦拭残留的胶粘剂,尽量去除。同时,做好人身与环境的安全防护(图11)。

图11 胶布清洁前(上)后(下)对比


第二步,制作涂胶绉丝纱。绉丝纱是一种较为薄透的平纹丝织物,原料为桑蚕丝,因经纬密度稀疏而使织物比较轻薄透明,但又具有必要的牢度。将相应尺寸的绉丝纱和塑料薄膜平铺于工作台面,绉丝纱位于塑料薄膜之上。用海绵滚筒蘸上已配比好的胶粘剂(VINAMUL),均匀地刷在绉丝纱上(图12-图13),形成特制的涂胶绉丝纱。胶粘剂的配比是经过不同浓度试验优选而得。

图12 准备涂胶绉丝纱

图13 制作涂胶绉丝纱

第三步,绉丝纱衬托加固。首先将此裙领口位置拆开便于平摊,从而可分成6个区域进行平整及绉丝纱粘合。然后将需加固部位反面朝上平铺于工作台面,下垫羊毡垫及硅油纸,将制好的涂胶绉丝纱覆于破损面料反面,撕去塑料薄膜,固定好位置,再盖一层硅油纸,用60摄氏度的加热装置进行加热,将文物和涂胶绉丝纱粘合(图14-图15)。加热温度应确保对文物无损伤,又可使绉丝纱粘合于文物之上。最后将拆开的领口部位用针线按原始线迹缝合(图16)。

图14 将加胶的绉丝纱覆盖在文物上

图15 加热胶粘剂层

图16 领口缝合

修复完成的华托裙,整体牢度得以提升,表观破损得以改善,可穿着于模特陈列,呈献出较好的展示效果(图17-图19)。此裙目前陈列于中国丝绸博物馆时装馆“从田园到城市——四百年的西方时装”展。

图17 华托裙修复后(前面)

图18 华托裙修复后(侧面)

图19 华托裙修复后(背面)


5.修复特点

纺织品文物的修复通常以物理方法优先,但这件华托裙保存状况较差,糟朽严重,遍布裂痕,且其面料质地紧密、造型挺括,无法完全使用传统针线缝合加固的方法,故而引进胶粘剂加固修复。又因其为立体裁剪制作,无法完全展平,在胶粘剂加固时,不得不拆除部分缝线,加固完成后,再结合传统针线缝合的方法,按照原有形制拼缝复原。同时对华托裙表面脱落的蕾丝饰带缝缀至原位。


修复实施:楼淑琦、王晓斐、王玉霞、王晨娅、王淑娟

原文撰写:王晓斐、王淑娟

本文执笔:杨汝林、王淑娟

资料来源: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修复报告2016-02号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