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一文Vol.5 ▏北魏御黄——《齐民要术》河东染御黄法的初步研究
2020-03-03

作者:赵丰,龙博

资料来源:《Imperial Yellow: A Preliminary Attempt to Reproduce Imperial Yellow Based on Instructions in the Sixth-Century Qi min yao shu.Color in Ancient and Medieval East Asia》,原文发表在The Spencer Museum of Art & The Commons, University of Kansas, March 8-9, 2013


贾思勰Jia Sixie,生活于我国北魏末期和东魏时期(约为公元6世纪30-40年代),益都(今山东寿光)人,据说做过高阳郡(今山东临淄)太守。但从书中提及的地名来看,他还到过河北、河南、山西等许多地方,阅历甚丰,为写作《齐民要术》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大约在北魏永熙二年(533年)到东魏武定二年(554年)期间,他写成《齐民要术》一书。

《齐民要术》意为民众从事生活资料生产的重要技术知识。全书共92篇,分成10卷。全书先介绍了各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栽培方法,然后是家畜、家禽、鱼、蚕的饲养和疾病的防治,后面再是农、副、畜产品的加工,酿造和食品加工,以至文具和日用品的生产等等,几乎对当时所有的农业生产以及农产品加工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在中国科技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图1  齐民要术

书中特别提及了染料植物及其染色加工技术,这在中国历史上的农书极为罕见。卷五中有专门四章写到五种染料,棠、红蓝花、栀子、蓝、紫草和地黄。对于地黄,《齐民要术》则有专门记载,见于“河东染御黄法”。文中的“御黄”,应该就是皇家所用黄色,被一般人所禁服。文中的“河东”,应该是指当时河东郡,其地望约在黄河与渭河分叉口的东北部,位于西安和洛阳之间的北部,正处于两京之间,自然是为皇家提供产品的最佳地点(图2)。

 

图2  北魏时期河东地图

全文如下:

河东染御黄法:碓捣地黄根令熟,灰汁和之,搅令匀,搦取汁,别器盛。更捣滓,使极熟,又以灰汁和之,如薄粥,泻入不渝釜中,煮生绢。数回转使匀,举看有盛水袋子,便是绢熟。抒出,著盆中,寻绎舒张。少时,捩出,净搌去滓。晒极乾。以别绢滤白淳汁,和热抒出,更就盆染之,急舒展令匀。汁冷,捩出,曝干,则成矣。大率三升地黄,染得一匹御黄。地黄多则好。柞柴、桑薪、蒿灰等物,皆得用之。

根据对这段文献和相关器具的考证,我们可以得出整个染色工艺的过程如框图(图3):

图3  工艺流程图


据此流程我们进行了染色实验,经过制作桑枝灰、制备头汁、制备二汁、二汁染色、头汁染色等流程得到地黄染色样品如图4所示。

图4  地黄染色样品

中国古代一直有天玄地黄之说,或将黄色看成是五行之中代表中央土地的正色。董仲舒《春秋繁露》说:王者,黄也。《汉书》律历志上说:黄者,中之色,君之服也。所以,从汉开始,黄色已成为王者或是皇帝的专用色,所以《齐民要术》上也将这种黄色称为御黄。

不过,在唐之前,似乎黄色并不在民间被禁服,民间禁黄的最早记载始于唐代。唐高祖武德初年(618年)诏令:“禁士庶不得以赤黄为衣服杂饰”。从此之后,服黄之禁一直在各朝执行。由此来看,北魏时期皇帝所服的御黄,很可能是靠其独特的染黄技术来显示其与一般黄色的不同的,这可能也是地黄染色少见于别处记载的原因。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