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欧洲历史服饰制作初探”束身胸衣的制作
2019-08-08
作者:本次研习班学员Florrie黄鹃

8月5日,女红传习馆迎来了“欧洲历史服饰制作初探”研习班,邀请了资深舞台工作者, 香港舞台技术及设计人员协会专业会员姚蔚莉担任主讲老师。五天的研习班将通过制作体验和展厅实物观察,带领学员们了解西方服装的源流历史及文化,引导大家通过互动讨论、动手实践及课后反思,带回家一个珍贵体验 。

Corset束身胸衣独特的构造、建筑般美感的线条,将腰部箍出令现代人觉得匪夷所思的角度。这件事物,具有如此鲜明的西方服饰特征,能让身为中国人的我们一下子就能联想到西方、欧洲、中古……
今天学做Corset,了解到的最重要的也是很容易被忽略的一点,是胸衣除了将腰部收细以外,还会将人的上身压平后把胸部上推,让胸线比正常情况要高得多。

图源:Kyoto Costume Institute京都服装研究所

正因为Underpinning(不了解这个词的同学可以查阅文章起始链接中的推文)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体形态,古时衣裳又全部是为某个人量身定制,在展览的时候制作合适的人台来配合某件衣服就尤为重要 。为了让大家明白这个道理,老师带大家到国丝馆的“从田园到城市:四百年的西方时装”展亲眼看实物。
在这个展览中的显眼位置我们看到了Corset。原来古时欧洲的胸衣不仅用鲸骨制作,而且还非得鲸鱼上颚那根最直的骨不可,所以西方直接用Bone(骨)这个名词来指代嵌入胸衣里的材料。用鲸骨这样奢侈的材料当然只有贵族才能消受,但在那个全民皆Corset的时代,平民穿什么呢?馆藏有一件全布质胸衣,就使用棉绳填充,手针纳出细密的线条,虽然没有任何鲸骨或钢骨,却也有胸衣纵横交错的质感。听老师说,劳动人民还会用树枝或成束的草杆作为填充,而且她们的胸衣也不会穿得那么紧,便于活动。所有这些撑起胸衣的骨架结构都叫做Boning,自然也是因为一开始用鲸骨的缘故。后来还有象牙、木头、树枝等等你能想到或想不到的填充物。

有一点是肯定的:胸衣受力强度大,难免磨损,经常在骨与骨之间需要缝补。聪明的人们干脆把补针变成了绣花一般的装饰,这种针法叫做Flossing,变化无穷。

各种各样的Flossing针法

因为已有昨天的历史知识打底,与没有上课之前相比,大家能看出新门道。裙撑的腰带一般绑在腰最细的地方,箍圈的大小还得与臀围相适应,用来做串联的布条才不会扭曲。

又由于前胸三角饰片Stomacher的倒三角形状,胸前装饰物的一般排列方式也会与这个形状相符:比如若有一排蝴蝶结,会是从上到下,由大到小排列。

1759年蓬巴杜夫人肖像,画家François Boucher


在馆藏里看到了类似的裙装

看完衣服再回到教室缝制胸衣,脑海中就有了仿佛一个人穿着它的整体概念。老师教的手法带有Haute Couture(高级定制)的许多技巧,比如名为Diagonal Baste Stitching的衲缝法,连接裁片之前对厚面料进行预处理,令胸衣最具特色的曲线在缝制时能完美呈现。这种技巧在现今的男装高级定制和西服中仍然非常普遍。

预处理后的裁片,每片都可以“站起来”

还有束绳穿孔需要打的Eyelet(鸡眼/气眼),需手针缝制,可以混色营造柔和的过渡效果,做得好的版本甚至用心地对上面料本来的花纹:


主讲老师在香港教的学生作品

一天飞快过去,大家完成了所有骨架位置的缝制,明天Corset估计能初见雏形!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