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研习班纪实丨“羊毛纤维的雕与塑”第一日
2018-12-18

12月17日,我们迎来了“羊毛纤维的雕与塑”研习班,由女红传习馆邀请了来自日本京都的Jorie Johnson老师担纲主讲。此次研习班为期5天,将结合实物作品带领学员深入探索毡化羊毛工艺。


第一日丨形形色色

杭州枫叶季的末尾,寒流刚过,我们在女红传习馆的课堂上,迎来了来自红叶胜地日本京都的Jorie Johnson老师和满屋色彩缤纷的羊毛。

老师一开课就告诉大家,研习班的学员大多是设计师或教育工作者,大家的学习目标区别于主妇兴趣班或儿童DIY工作坊,所以我们的教学内容和关注焦点自然也不一样,大家要拿出科学家一般的实验精神,逐步来了解关于羊毛纤维的种种。

融合似颜料

桌上已准备好的各色羊毛条首先吸引了学员们的注意,但大家略略有一丝失望,这些颜色未免太过鲜艳,很难搭配。老师早有预料,告诉大家事实上我们永远买不到每个人都喜欢的颜色,但这些毛条就像颜料一样,可以混色调配,得到个人想要的色彩。大家非常喜爱羊毛毡制品中那些丰富得宛如油彩一般的色调,正是源自羊毛纤维可以混色的特性。混色的过程以及效果也和混合颜料很类似:按照比例进行调和,得到一个新的色彩,而白色和黑色的加入,则可以出现灰度比较高的优雅色彩。

不少学员都有过一些制作羊毛毡的经验,但手工混色并进行实验记录都还是第一次。大家纷纷觉得这个方法十分必要,制作系统色卡比临时尝试去找到某个色彩要高效多了。


是花非花不浪漫

“这是什么?”

“这是花吧。”

“不,这是一个像花的物件。”

这是在大家进行完第一个混色实验后,老师和大家的对话。她掏出非常可爱的毛毡花朵,笑眯眯地问大家,然后严肃地告诉我们,她所做的每一步都有目标,并不是要教我们制作花朵,而是要在制作一个物件的过程中,让大家了解羊毛毡的塑型过程和塑型条件。

羊毛毡是一种非常特殊的面料,它的形成过程和大家熟悉的纺纱织布并不相同,做成最后的成品也不需要经过各种裁剪缝合,制作面料的过程和完成制品的过程几乎是同步的。打个比方,它更像是制作陶瓷,在各种具体的条件之下加上适当的工艺,使得材料具备立体和可雕塑的性质。

工序虽然复杂,但能第一天就得到一个作品令人振奋,大家揎拳掳袖,上阵给羊毛宝宝们做起了按摩。丝丝缕缕,逐渐变成了聚合在一起的面料,继而又在搓揉中变成我们想要的形状。它的成型过程几乎是不可见的,但又真实发生。正如老师所说的,羊毛毡化的过程就像是魔法与奇迹一样。很快我们得到了各色长得像花一般的物件。老师说,别太浪漫,它们只是我们的实验。


毛与毛不同

本日最后的实验是不同种类羊毛的毡化实验。世界各地出产不同的羊,它们毛的性质也形形色色,粗细长短软硬直弯,各有特点。我们使用同样重量、同样工序、同样工具、同样时间,毡化不同种类,预处理不同的羊毛,最后对比它们的毡化情况和缩水率。这将很大程度影响大家制作成品时对羊毛的选择。

接触了一天羊毛后,我们终于体会了一把传说中的擀毡。为了保证实验条件尽可能一致,擀毡节奏也要一样,大家喊起了劳动号子,一时间教室里中文、英文、日文的号子此起彼伏,还有的小组唱起了歌。奋战一天的疲劳在欢声笑语中略略消解,我们也得到了四种不同羊毛的毡化样品。

实验满满,收获也满满,充实的一天结束了,老师说大家也许回家才能从复杂的工序中跳脱出来,体悟我们每一步的目的,而这些基础的领悟,将会引导我们第二天的作品。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