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一位丝博好友二十四年后的新角色
2018-01-02
目前,中国丝绸博物馆正推出女红传习馆的研习班系列,第一组课程是五天丝路综板织。研习班属于女红馆的高层项目,中丝博特别邀请香港著名纺织服装设计师和推广者张西美女士为特邀顾问策划整个项目。张西美女士是中丝博二十多年来的好友,这次出任这一新角色,丝路之友小编对其进行了专访。


小编问 : 你是什么时候认识丝博的?

西美答:1995年,香港艺术馆举办了一个大型中国古代纺织品的展览“锦绣罗衣巧天工”,其中香港纺织学会同期办了一个国际研讨会。作为学会委员之一,1994年我随团来中国拜访一下在中国的学者。我记得在上海认识包铭新老师,在那里高汉玉老师给我们看明代的服饰, 到苏州拜会钱小萍老师,在杭州认识了中国丝绸博物馆的赵丰老师。我们团的领队是学会其中一位创办人,一个中国通的美国人,龚丹先生。其他都是外国人,只有我一个中国人,很自然大家都找我做翻译。90年代,我的工作是电影服装的制作,主要是中国古代的服饰。所以这些老师们都是我从参考书上认识的名字,能见面交流,内心无比幸福。再后来他们来香港的会议我也非常用心接待。


《锦绣罗衣巧天工》图录封面

小编问 : 包铭新老师曾开玩笑说你是大家的秘书,特别是丝博的?

西美答:能为各位老师办些事,也是学习的好机会,了解专家们的工作。赵丰老师比较年青,求知欲望很强,很多问题,我经常为他翻译、找资料。当然今天他的外语很好,馆内大家的英语也提升了。我一直是一个博物馆迷,每到一个新地方,都先拜访博物馆。对于一个服装设师,有机会跟丝博专业的人员工作,是个很难得的机会,有点像参与侦查工作,还有机会接触珍贵的藏品,每次都很兴奋。每年大概十月份,丝博都会有活动,每年我都尽量参与,也享受一下西湖边上的桂花飘香。赵老师总会找到工作给我,多年来,丝博的环境我已很熟悉,很多工作人员我都认识,好像到了丝博,我便要负责一些事情。

日月如梭,这样便过了20多年,自己的工作换了好几次,但为丝博服务从未间断。


应赵丰老师的提议,资助出版王老师的研究
《王(予予)与纺织考古》,2001年,香港纺织学会


2012年“沙鸣花开——敦煌历代服饰图案临摹原稿展”开幕
常沙娜老师把她的作品捐给中国丝绸博物馆
(忘了为什么我会坐在一起)



为丝博征集旗袍,在明报周刊专栏上写了一篇报道。


2013年跟和田良子、Michel Garcia老师在丝博介绍草木染


2014年,第九届国际绞缬染织研讨会期间
为郑巨欣老师翻译他的夹缬研究


2014年,“丝路之缬:绞缬、夹缬和扎经染色”展览开幕中
难得跟黄永松老师一起参加


原来我曾是丝博的导赏员

小编问 : 去年丝博大改造,现在的新馆,你有什么看法?
西美答:去年秋天来到丝博,看到新馆,十分惊讶。世界上没有多少所纺织品专题的博物馆,本来丝博在古代纺织研究及教育已是很被尊重,新馆加上近代流行服装展厅,又有纤维艺术,便可更接近公众。我以前跟赵老师开玩笑,服装要年代久远的他才有兴趣,很高兴现在古代接上当代,承传的概念强化了。



丝博的当代中国服装会在香港知专设计学院展出
我也参与了策划


小编问 : 那你有被派什么新的职责吗?

西美答:新的环境,特别那书店及咖啡室,让大家都感觉是很好交流的地方,不是专家严肃发表,是天南地北的讨论,欢迎老中青参与。赵馆知道我近年办了不少工作坊,把传统的工艺以生动的方式传授更多的人群,希望我为丝博策划一下。当然我很高兴有这个新角色。今天的丝博,是国际专业水平的,所以要国际水平的活动。最理想是配合每季的展览内容,这样既可以看懂展品,又是独一无二的学习机会。老师能教技法、又能讲文化及历史,也能启发学生继续自学。小班教学,配有助理协助,以及翻译,还可以互相交流。在丝博一周,若想看实物例证,可立刻去展厅研究。我去过世界各地学习,都没有具备这种条件,所以一定要善用。

这次授课费,旅费等等加上来费用不少,所以这是丝博大胆的新尝试。赵馆说我们不是赚钱,而是为了传承。因为每个人来自不同的领域,所以也会有不同的想法之间的碰撞。我们优先考虑教育工作者、工艺设计师,当然有兴趣,有好奇心都欢迎的。希望收入稳定后便能资助一些学生参与。

小编问 : 现在安排了什么工作坊?

西美答:已公布了的是配合“古道新知: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成果展”的“五天丝路综板织”研习班。鸟丸知子老师我认识十多年了,大家比较熟识的是她对苗族服饰的研究,她的《一针一线》中英文版都很受欢迎,影响很大。但她对综板织的研究也很广,正好她曾在丝绸之路上考察过,是理想的研习班第一位老师。不能小看这疑似简单的织带工具,它跟织布机上提综的道理相通,这次在丝博织机展厅中肯定会有很多的讨论。我脑海中已浮现那交流的画面。所以工坊不是单教技巧,是要启发大家对纺织多方面的观察。


鸟丸知子的《一针一线》封面

正在安排十月的工坊,配合法国丝绸展的探索提花机。要讲古代的,现代工业的,还有艺术家的。解说历代织机科技工程,让大家能明白这些漂亮的丝绸是怎样制作的。既有动手在织机上学习,又有外出去参观。反正是一种不同寻常的学习方法,我正翻阅资料,研究怎样做。明年四个工坊,也已在讨论。我家虽然在香港,还好现在通信方便,我还是可以处理的。


一堆有关提花的资料,策划工作坊的资料


张西美
香港理工大学修读时装设计,八十年代后期开始从事电影服装工作,以严浩导演《滚滚红尘》获1989金马奖最佳服装,最佳美术指导奖。2000年后从事纺织服饰文化推广,包括学院教学、品牌顾问、残障人士SAORI织布坊、香港明报周刊《布头布尾》专栏作家、2014年上海《一席》讲者。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