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中国纺织考古与科学研究
2019-01-25
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中国丝绸博物馆)科研团队新作《中国纺织考古与科学研究》一书,于2018年12月出版。 

该书为科技考古与科学史系列丛书之一,由中国科学院福熹院士任丛书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本册内容为丝绸之路出土纺织品部分的价值认知和科学保护研究,由国丝馆馆长赵丰、科研基地主任周旸、青年技术骨干刘剑领衔、基地成员郑海玲、龙博、王淑娟、杨汝林等参与,以及浙江理工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东华大学等团队和个人共同编著,形成了全书共5个部分、26篇的专业论著。

《中国纺织考古与科学研究》目录如下:
绪论 5000年丝绸简史
第1部分 考古中的纺织品
中国丝绸的外传与早期草原丝路/ 009
新疆民丰尼雅墓地出土的汉锦 / 016
新疆吐鲁番出土的三件纺织品 / 026
青海都兰出土的丝织品 / 032
新疆和田布扎克墓地出土的丝绸服饰 / 051
内蒙古庆州白塔出土丝绸的织染绣技艺 / 062
太湖流域出土的明代早期女性服饰 / 074
第2部分 纤维的分析鉴定
新疆小河墓地出土毛织物的纤维分析 / 085
江西和湖北东周时期墓地出土植物类纤维分析 / 093
湖北荆州八岭山楚墓出土丝弦研究 / 100
新疆营盘出土丝织品的氨基酸分析 / 105
新疆营盘汉晋墓地出土绵线原料及来源研究 / 111
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地区出土纺织纤维分析 / 121
蚕丝素蛋白抗体的免疫学鉴定与古代丝织品中丝蛋白的检测 / 140
利用免疫学技术鉴定古代糟朽丝织品的纤维材质 / 150
第3部分 染料的分析检测
新疆地区出土史前毛织物上的染料分析 / 161
新疆营盘出土纺织品的染料分析 / 165
魏唐时期纺织品上的染料分析 / 176
北魏《齐民要术》中所载河东染御黄法的初步研究 / 182
第4部分 染织技术研究
汉唐时期丝绸之路三大丝织品发展 / 195
新疆地产绵线织锦研究 / 203
从缎纹纬锦到缎纹的应用 / 212
缂织技术的演变 / 225
夹缬发展及工艺研究 / 231
第5部分 纺织品文物保护
敦煌莫高窟出土纺织品的保护修复 / 239
脆弱丝织品加固保护方法研究 / 271

附:由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博士撰写的前言

编辑和出版《中国纺织考古与科学研究》的动因来自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界十分受敬重的干福熹院士。干院士是浙江杭州人,又在上海工作,所以和我们有着较多的接触,但由于专业领域不同,这种接触也是非常有限。记得在2012年前后,中国丝绸博物馆特别是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在干院士的建议下,和北京科技大学梅建军教授的团队共同商量对丝绸之路出土文物进行价值认知和科学保护的研究。在这些出土文物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三大种类:一是干院士特别关注的硅酸盐质文物,包括陶瓷、玻璃、玉器等;二是金属,包括铜、铁、金、银等;三是以我们的研究为主的纺织品,包括丝、毛、棉、麻等。正是由此,干院士对我们所从事的纺织品考古与研究有了较多的了解,于是也就有了撰写此书的建议。

其实,干院士对中国考古与科学研究已有很多著述。他和我们谈的理念非常特别,先出版英文版,再出版中文版,这倒是与我们在做的工作多少有些契合,我们也经常直接在国外期刊或学术性著作上发表英文文章。所以,我们的理解也是把我们已有的用英文发表过的、相对较为成熟的文章进行选择并重新组合,形成《中国纺织考古与科学研究》的主体。所以,此书不是一部教材,要把中国纺织考古的过程进行系统的介绍,再把科学研究的步骤一步步地写下来;此书也不是一部通识,要把中国纺织考古的所有发现都进行完整的表现,把所有的科学研究成果进行罗列汇报。相反,此书的内容只是我们许多工作的案例汇集,但这些案例都很有普遍性和代表性,每个案例都有各自的角度、时代、地域;把所有的案例连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中国纺织考古与科学研究的大概面貌。

譬如,在本书第1部分“考古中的纺织品”中,文章内容包括早期丝绸传播(大多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纺织品的考古发现)、新疆尼雅出土的汉代经锦、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出土的自魏晋到隋唐的织锦、青海都兰吐蕃墓出土的唐代丝织品、新疆和田布扎克墓地出土的于阗国时期的丝绸服饰、内蒙古辽庆州白塔发现的一大批辽代织绣品、江苏无锡一带出土的明代丝绸服饰,把这些考古纺织品串起来,就可以形成一个中国纺织考古的主要年代脉络和发现的主要种类。     
本书第2部分是“纤维的分析鉴定”,我们考虑了新疆小河墓地青铜时代(距今约4 000年)的羊毛纤维、江西靖安李家坳墓地出土的东周时期的植物纤维、湖北荆州战国楚墓中发现的丝纤维以及用丝制成的琴弦。这样,早期的毛、麻、丝均包括在内了,只是棉在中国出现较迟,没有收录。然后,我们安排了两篇分别以形貌为主和利用氨基酸对营盘丝纤维进行研究的文章;再就是两篇利用免疫学方法对古代丝纤维进行研究的文章:一篇侧重于测定是否是丝,而另一篇侧重于对糟朽丝纤维的测定。这样一组文章,恰好涵盖了纺织考古主要纤维种类鉴定的主要方法。     
本书第3部分是“染料的分析检测”,我们集中发表了一组以丝绸之路色彩保存最好的新疆史前和历史时期的纺织品染料分析检测的三篇文章,作为对纺织品染料检测较为全面的研究。另一篇对于北魏《齐民要术》所载河东染御黄法的研究,是结合文献考证、工艺复原和染料检测的多角度综合文章,介绍的是另一种染料研究的方法。       
本书第4部分“染织技术研究”集中收录了四篇对于平纹经锦、平纹纬锦、斜纹纬锦、缎纹纬锦以及缂织工艺等的理论和实践还原研究,和一篇关于防染印花夹缬工艺的研究文章,主要是介绍从文物出发复原织造和染缬技术。   
本书最后一部分“纺织品文物保护”则选择了两个案例,一是用加固的方法对纺织品进行保护,二是以针线法为主对纺织品进行修复,从两个角度出发说明了中国纺织品保护的两大主要实践方法。  
到此读者估计已可以明白,本书的特色是各种研究性或实践性案例的汇总和有序排列,最后呈现出一个全面的但是有细节的中国纺织考古与保护研究的总体面貌。所以,本书不按“章节”排序,只按“部分”分类汇编,不追求条目形式统一,更希望突出研究特色。我相信,大家在读了书中一篇篇文章之后,就可以得出迄今为止中国纺织考古与科学研究的一个阶段性的面貌、一些阶段性的成果。当然要指出的是,所有这些成果主要来自中国丝绸博物馆以及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的部分工作,虽然有着一定的代表性,但并不是我们所有工作的综合。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干福熹院士对我们科研工作的指导,感谢国家文物局、浙江省文物局对我们长期以来的大力支持,感谢所有合作单位的信任和支持,我也感谢我们自己的工作团队,特别是从事与本书内容有关的研究或保护工作的同事们。正是大家的积极努力和配合,才使本书有了出版的可能。我也希望,我们能在不远的将来经常更新纺织考古和科学研究案例,把我们的研究成果及时公布出来。
2018 年8 月19 日于杭州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