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缤纷岁月——浙江丝绸工学院印染77班(1978.3-1982.2)

展览地点:中国丝绸博物馆新猷资料馆

展览时间:2018年10月24日 - 2018年12月12日

1977年,中国历史的进程正逢一个转折点。那年恢复高考,次年新生入学,77级的大学生于是就站上了这个转折点。从1978年的3月到1982年的2月,整整四年的学习,他们又从大学走上社会,走向四面八方,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了他们的青春。

10月23日“缤纷岁月:浙江丝绸工学院印染77班(1978.3-1982.2)”展览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开幕。


展览时间:10月24日-12月24日

展览地点:中国丝绸博物馆 新猷资料馆


40年前,32位怀揣崇高理想、又不失浪漫情怀的青年,从田间地头、车间工厂、中学课堂、待业家中大步走来,踏进了浙江丝绸工学院,进入了一个光荣的班级,她的名字叫“印染77”。从1978年3月入学到1982年2月毕业,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这四年的缤纷岁月是大家最为难忘的记忆。


策展人解读

今年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77级的大学生正是改革开放的最初受益者。他们是曾被耽搁又何其幸运的一代,从千百万人中脱颖而出,跨入高等学府的大门;他们是心怀梦想和志存高远的一代,曾听从祖国的召唤去了四面八方,又为了现代化建设从四面八方来到一起;他们是意志坚定、发愤努力的一代,以常人不可比拟的毅力,优秀地完成了学业;他们是见证历史、继往开来的一代,承担了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中最为艰巨而伟大的重任。回顾这一段历史,我们无比赞叹40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也深深理解40年来所经历的非同寻常。

中国是丝绸之国,浙江是丝绸之府,浙江丝绸工学院在当时是省内不多的本科院校之一,为全省科技、工业、经济所瞩目,也成为莘莘学子心目中理想的学习天堂。印染77班正是其中的一个缩影。由于丝绸和印染本身就是一个绚丽多彩的专业,更何况班中人才济济和学业丰富,这个缩影就显得更加灿烂缤纷。

所以,我们在改革开放40年时举办这个展览。我们要感谢的是浙江丝绸工学院的老师当年对我们的谆谆教诲和培养,要感谢的是全班师生甚至是全校师生对史料和实物的发掘和付出,要感谢的是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支持。

愿我们的回顾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启迪。 

浙江丝绸工学院印染77毕业生

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    赵丰

此次是对改革开放40年的纪念,也是对77级青春年华的美好追忆。就让我们跟随着32名同学的脚步,走进那段“缤纷岁月”!


我 们

我们是谁?从泛黄的照片里他们的神态中,你可以依稀看到:刚走出中学校门的稚嫩,经日晒雨淋已现的沧桑,上“三班倒”尚未褪去的倦色,因待业在家眼中的迷茫……


是的,我们来自各行各业,年龄差距甚大,社会经历迥异,学历参差不齐,爱好各不相同……

【方明手记】照片是当年修青藏铁路照的,地点是青海湖边的海晏县克土,离原子城(研制原子弹的地方)不远。

【袁近手记】照片是当年在临安太阳公社王家大队插队时照的,是知青们从山上给玉米地除草回来的合影(右边第二人是我),从住处到山脚单趟就要走1个半小时。

【罗莎手记】1974年7月正值夏收夏种季节,我响应毛主席的“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到离家20几公里的灵川公社棠村大队插队落户。那时候跟着农民什么活都干,插秧耘田收割赤脚行走于田埂,上山砍柴挑担颤巍巍过独木桥,后来还被推荐参加了1976年6月21日在杭州举行的首届浙江省知识青年代表大会。这张照片就是当时为了宣传知青而摆拍的。

【戴国福手记】1976年11月至1978年1月,我在温州永嘉岩坦中学教书,那时教师都住校,晚上要自烧,提水桶的正是那时的照片。水提到宿舍里用。

【赵丰手记】关于下乡,我没有什么照片留下来,留下的只有批准我下乡和欢送我下乡时的证书。我是在1977年7月10日从海宁中学高中毕业的,毕业证书上写的是15岁,7月15日就到长安辛江公社陆泽大队张家石桥报到了。

这些旧照片极具时代的特色,是77届生源不同于其他届的显著特征,也是十分刻苦的一届。


高 考

1977年10月2日,恢复高考的通知犹如平地一声惊雷,成千上万的追梦人欣喜若狂。

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发布高考消息来不及细细准备,仓促地提笔迎战,经11月全省各地的初试筛选,于12月11日-12日进入全国统一考试,空前绝后的高考盛况永远地载入了中国的历史史册。

高考准考证


入 学

经过焦急而漫长的等待,高考成绩终于揭榜了。1978年3月7日,25名幸运儿成为了浙江丝绸工学院染化工程系印染专业的新生。

入学通知书

浙江丝绸工学院校徽

学生证

同学们在教室里

印染专业,一个彩色梦幻般的专业。在洁白柔顺、泛着银光的绸缎上,描绘五彩缤纷的画图,工科和艺术的完美邂逅,情怀和浪漫的无缝对接。


军 训

从噪杂的社会大课堂到安静的校园象牙塔,需要一个平稳的过渡和逐渐的适应。1977年3月13日,在上虞五夫解放军浙江独立一师83271部队驻地,在黄红老师的带领下,为期三周的军训活动开始了。

清晨站姿,正午队列,下午操枪,晚上学习,严明的组织纪律和行为规范的训练,为今后四年的学习生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978年3月31日,五夫学军合影留念

学军归来,4月2日,印染77班又迎来7位新成员,他们是当年国家为培养更多的“四化”建设人才,在教育资源极其匮乏的情况下扩招的新生。自此,32位学生组成的印染77班正式形成了一个光荣的集体,精彩纷呈的四年大学生活,我们将一起度过。 


学 习

“印染77”的学生是招生制度改革后浙江丝绸工学院的第一届本科生,他们的年龄跨度较大、社会阅历不同、学历参差不齐。在当时学校的办学条件尚不完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的情况下,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不断增加基本建设和教学设备;教师针对学生的特点,及时调整和修订教学计划;学生珍惜机会,刻苦学习,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完全达到了培养目标。


【赵丰手记】

记得我们初到学校时,几乎没有什么完整的教材。我当时就手抄了一些英语的教材,油印的已经算是不错的了。这里有我用我自己的机械制图图纸作了封面的《高等数学》油印本,也有最早的《科技英语》正式教材。这些教材从简陋到完备,正是我们所经过的中国高等教育的重新发展的历程。


丝绸工学院是以工程为主的学校,印染专业也是一个技术性的专业。四年里,我们的学习分成四个阶段,1978-1979基础课为主,1979-1980以技术基础课为主,1980-1981以专业课为主,1981以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为主。这样,我们在教室,在校园,在实验室,在工厂,在更为广阔的天地里度过了我们的学习生活。学到的不只是理论,更为重要是的建设工业现代化的能力。

课堂学习

老大姐方明和同学们一起学习

王向丽在学习

刘萌芽、王俭在学习

黄山军参加金工实习

叶子、盛歌参加杭州丝绸印染联合厂金工实习

刘萌芽在化学实验室

罗莎、贺晓霖、叶子在湖州丝绸印染厂实习

吴昊、王克参观嘉兴毛纺织总厂

张昊、张为众准备毕业设计


印染77连续四年被评为校先进集体,书写了班级历史的灿烂篇章。

1979年学校大门口合影

这是一个极具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集体。在团结高效的团支部和班委会的带领下,充分发挥全班同学的集体智慧,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在院系领导的支持下,各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同学们政治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集体荣誉感非常强烈,学业上刻苦认真,埋头钻研,同学间互相帮助,你追我赶,课外活动更是丰富活跃,多姿多彩,在德智体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受到了老师们的好评,一时成为校园美谈。

1980年1月第三届学生会合影

1980年第四届团委第三届学生会全体合影其中就有“印染77”的同学

丝绸工学院第四届团委会合影

1982年1月染化系党员


集体与个人荣誉

1978年获得校先进集体时的奖品

汪澜获得校三好学生的奖状

赵丰获得校英语竞赛的奖状


课 余

印染77是一个活泼浪漫的集体:紧张繁忙的学习之余,在学校、或班级、或同学们的自发组织下,课外活动丰富多彩:结社吟诗,挥毫泼墨,球场竞技,厨艺比拼,靓照pose,银屏追星,海宁观潮,西湖泛舟,黄山登顶,青岛踏浪,春日野炊,秋阳赏桂……,所到之处,洋溢一阵阵欢歌笑语,留下一路路青春芳华。

体育

那时的同学们并非那么文静,运动场上总能看到他们身影。印染77的同学虽然在体育方面不算最为出色,但男女发展均衡,并在运动会上多有惊人之举。男子400米、800米,曾创下我们的校纪录,女子铁饼、标枪,更登上省大运会的奖台。与此同时,入选校女篮球队、举办乒乓球赛、组织体育达标,万米长跑测验。校园处处,都有我们青春的靓影。

盛歌获得全省大学生运动会标枪与手榴弹比赛的奖牌

赵丰国家三级运动员证

参加省大学生比赛的女篮队员

参加乒乓球比赛的王向丽


文艺

班里的聚会,总能听到女中音悠扬的歌声,学校的礼堂大厅,也曾荡漾着交谊舞曲。最为值得一书的是,我们参与的女声二重唱节目《校园小夜曲》和《飞盘歌》,曾获得了1981年全省和全国大学生汇演的一等奖。

《校园小夜曲》参加汇演

《校园小夜曲》曲谱

发表《校园小夜曲》的音乐园地

获奖的另一首《飞盘歌》发表在《浙江音乐》上


文学

那个时代,不缺的是文学青年,不缺的是诗人,印染77也不例外。无论是《浙丝青年》还是《浙江丝院》,打开期刊,多见我们的诗作和散文。更有甚者,我班三位同学还参与创建了当年唯一的文学社团《白云诗社》,曾经何时,校园的天空中,飘过一朵朵带着诗意的白云。

【赵丰手记】白云诗社是院团委董炳根老师的直接指导下、由胡坚和屠益平等策划成立的,并推举赵丰担任社长,社员共17人。1979年11月18日,白云诗社在西冷印社成立,然后一起去花圃赏花,全琳贡献了一首藏头诗:“白雁南归霜叶红,云游词客觅花踪。诗意唯觉湖东好,社结孤山芳菊丛”。

诗社活动不多,共出了两期诗集。但社员们由于爱好相近,兴趣相投,一直相互来往,多有合作。毕业之前,诗社解散。


美术

印染是一个多彩的专业,班里的同学几乎每人都会画画写写,甚至是描描刻刻。每次学校组织的美术摄影或是书画比赛,都有我们的作品获奖,校刊校报上,也时常会发表我们的作品。而我们的最高荣誉,是参加了全省的美展。

【汪澜手记】80年暑假,我有幸参加学校组织去青岛的夏令营活动。美丽的大海激起我画画的热情,我拿起炭笔给赵丰、王元络、屠益平、陈雅芬和方秀菊等同学画了素描和速写。虽然38年过去了,如今看见这些画仍能勾起我美好的回忆!我还以当时的场景创作了一幅国画作品“海韵”,在浙江省青年画展上展出。


郊游

钱塘自古繁华,西湖从来秀美。当我们从全省各地来到杭州时,一春长费买花钱,恨不日日到湖边。柳浪闻莺、花港观鱼、平湖赏月、断桥玩雪,我们爬山,我们泛舟,我们骑行,我们野炊。时光在游历中飞逝,友谊在欢聚中生根。

自行车环湖游

游湖

1981年9月19日满觉陇赏桂活动


远足

诚然,西湖虽美,总在方寸之间,我们试图走出杭州。于是,我们从西湖出发,走向大江,走向大海,以钱江潮的勇气,太湖水的清纯,青岛浪的激情,黄山松的坚韧,面向斑斓的社会,面向绚丽的人生,面向美好的未来。

1979年9月23日海宁观潮

1980年8月青岛夏令营冲浪合影

1981年6月在湖州太湖边合影

春秋四载,情深似海。朝夕相伴的四年大学生活,同窗共读的每个日日夜夜,上铺下铺的兄弟,倩影同框的姐妹,印染77把32位同学紧紧地连接在一起,我们不仅收获了科学知识,收获了同窗友谊,收获了手足之情,更有8位同学收获了甜蜜爱情,日后结成了百年伉俪。


离 别

与历史的长河相比较,我们的一生只是一瞬间,而大学四年的时间更是一瞬间。但对于我们而言,这四年却是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黄金四年,是学习积累最为重要的四年,工作生活最为灿烂的四年,也是我们踏上征途前的关键四年。最终,我们将离开这座培养我们的校园,走向社会。 

毕业分配

1981年底,我们也随着新年的来临,进入了毕业季。学校领导发出了服从毕业分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动员令,全班每个同学都写了服从分配的决心书,并在班会上表了决心,立志让祖国挑选,用学到的知识回报党和国家的培养,为“四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依依惜别

临别依依,互道珍重。1982年1月14日,分别的时刻终于来临。印染77班举行了隆重而简朴的“毕业话别会”。同学们一一回顾了同窗四年的点点滴滴,表达了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留下了对同学们的美好祝福,期待不远的将来再次相逢,——“别忘了我!”

“印染77”毕业照


结 语

白驹过隙,四年的大学生活很快结束了。

毕业了,我们带着喜悦,带着兴奋,也带着些许遗憾,些许不舍,挥挥手,告别了母校,告别了老师,告别了同学,走向社会,踏上了各自的人生旅途,续写更加绚丽的华彩篇章。

三十六年的艰难跋涉

矢志不渝的苦苦追寻

雨雪风霜染白了我们的鬓发

劳心焦思催生了我们的皱纹

光阴荏苒老花了我们的眼睛

岁月蹉跎带走了我们的青春

……


我们相互守望着,相互惦记着,相互帮助着,相互扶持着,延续着同窗之情。

值得欣慰的是,一个个熟悉的面容,一个个鲜活的身影从“印染77”走来,从“缤纷岁月”走来……

2017在高考40周年时“印染77”的全班集体照 

他们中有:

全国人大代表、蜚声中外的专家、著作等身的学者、资深的博士生导师、受人尊敬的大学教授、高等院校的院长/书记、硕士生、博士生、研究院的高级工程师、印染行业科技成果奖获得者、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外贸行业的排头兵、工厂企业的高管/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管理领域的经济师/高级经济师、新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丝绸行业规范的编纂者、染整行业的领军人物、政府机关公务员、旅居美国、日本、新加坡的赤子……


那时,我们正年轻;如今,我们还未老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