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岛夷卉服:东南亚帽子展

展览地点:纺织品文物修复展示馆二楼

展览时间:2019年12月28日 - 2020年5月5日

线上展览观看: http://www.museum24h.com/360/daoyihuifu/


2016年,居住在中国香港的芭芭拉•帕克女士把自己在过去30年里从亚洲不同地区收集的128件帽子捐赠给了中国丝绸博物馆。我们从芭芭拉的帽子藏品中精选了66件,从帽子的来源、材料、工艺技法和文化故事进行解读。配合地图、旅游纪念品、图表、材料样本,以突出它们的来源和出处。在这个展中,我们可以看到来自中国、不丹、日本、韩国、菲律宾、泰国、缅甸、印尼、柬埔寨、老挝、越南等国家的帽子,材质涵盖了禾杆、露兜树叶、棕榈树纤维、藤蔓、竹子、葫芦、椰树叶、芭蕉树杆皮、沙草蕨科藤蔓、玉米皮、马尾毛等纤维材料。通过这些貌不惊人的帽子,让我们再次思考,人类如何从自然界中汲取灵感而进行创造,文明又是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建立的。


展览分为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山海

捐赠人芭芭拉经常穿梭于亚洲各地,有时是为工作,有时是度假及文化考察,她总是期待看到另一顶不一样的帽子。从所选出的代表十一个国家的帽子中,我们可以看到材料、工艺和使用的多样性和相似性,这些都是通过历史上不断的贸易交流而形成的。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拥有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和多语言的社会。 在马来西亚社会中,有马来文化,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欧亚文化,以及半岛和北婆罗洲的土著文化。其他文化影响包括海上贸易带来的波斯,阿拉伯和英国文化。

三色六角帽

马来西亚


中国 

芭芭拉在香港居住了四十多年,曾多次往返中国,经常从不同地区收集传统帽子。 这批帽子多样性的造型、材料和工艺展示了中国丰富的天然资源和手工技艺。

双色花式竹编帽

中国西南部

花式竹编帽

中国云南

泰国

泰国是那些寻求热带度假体验的首选。丰富的大自然生态,繁荣浓厚的高棉文化,建立出独有的文化和经济体系。曼谷的水上市场是游客必到之处,标志性的平顶“Ngob”帽子成为这风景中的主角。高冠的设计能让空气流通,保持头部凉爽。

高冠平顶棕榈叶帽

泰国


越南

越南与中国,老挝,柬埔寨接壤,横跨泰国湾接壤泰国,横跨南海接壤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

几个世纪以来,中国的儒家思想,治理和艺术影响着越南文化。公元10世纪获得独立以后,越南开始向南扩张,占城国(现在的越南中部)和高棉帝国的部分(现在的越南南部)土地被纳入越南版图。这也导致了越南文化的一些细微的地区差异的出现。

Ba tam是越南一款以棕叶制作的扁平大帽子,在越南北部(红河三角洲)流行,是常地妇女穿着传统盛装时配戴的。传统上,当灵媒戴上这帽子时,帽沿会用丝线悬挂银饰。

紅河三角洲棕榈叶大平帽

越南


柬埔寨

柬埔寨是平原和大河之乡,内河及陆路连接起中国、印度和东南亚,是重要的贸易通道。传奇的吴哥窟寺庙建筑群是游览柬埔寨的主要原因。 珍贵的中国点翠首饰工艺使用的羽毛来自柬埔寨特有的翠鸟。这些珍贵羽毛的交易是高棉帝国财富的主要来源,并用于资助修建宏伟的吴哥窟。对柬埔寨风俗最全面的文字记录,是一名中国元代人周达观写的【真腊风土记】。

穹顶棕榈叶帽

柬埔寨

    

第二单元:百草

凡百草一名卉。我们是自然界的一份子:其生物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赖以生存的丰富资源。各种土壤和气候培育出不同形态的植物,而每个品种都有其独特性。众多的叶子、藤蔓和芦苇为帽子提供了无穷的可能性。

棕榈树是热带地区的标志性植物,属于多年生棕榈科。五千三百万年前,棕榈树在气侯温暖的南极洲海岸生长着。目前,已知棕榈科有181属2600余种。 在选出的11种植物材料中,其中5种属于棕榈科。


竹亚科

竹子,是竹亚科(学名:Bambusoideae)植物的通称,属于禾本科,包含了一些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植物。某些竹子可以在24小时内生长900毫米,而在115个属里的竹子有1,400多种。

在经济和文化上,竹子在悠长的中国历史中起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在纸张发明前,中国古代首先在竹简上书写文字,而毛笔则用竹管为竿,固定毛发。竹子生长快,轻便、强度和柔韧性高,可说在中国无处不在:建筑物,乐器,武器,农具和炊具。造纸使用竹制浆,而现代纺织工业通过将竹纤维素溶解,然后挤出形成人造竹纤维。

晚清步兵锥形竹帽

中国


贝叶棕

在菲律宾,贝叶棕榈叶是用来盖屋顶,树液可棕榈酒,而坚硬的肋可制作扫帚及刷子。种子又可抛光成为珠子串成项链,还可染色及切割出不形型状。 贝叶棕榈叶柄内有纤细而柔软的纤维,细致的编织成著名的金丝草帽,可比美优雅的巴拿马草帽。

在东南亚宗教文化中,以铁笔棕榈叶上刻记经文及图象,称为贝叶经。 在印度南部,一款传统的雨伞是以棕榈叶及竹子制成的。

贝叶棕榈叶肋六角星帽

菲律宾


椰子棕榈

在菲律宾,椰子棕榈被称为“生命之树”。 椰子提供椰汁和果肉、椰壳纤维可制成绳索和垫子,而椰壳是一天然容器。 椰叶子以羽状形式生长,将它绕成圈状交错编织便即成帽子或篮子。

这顶帽子来自芭芭拉1978年在菲律宾潜水之旅。热带渡假地区常以新鲜椰叶编成帽子,在欢迎礼中送给游客,并提醒大家在强烈的阳光下要保护自己。

原片椰叶编帽

菲律宾


露兜树

露兜树经常被误认为是棕榈,它属于单子叶植物属,约有750种。它们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特有的雌雄异株灌木。制作手工艺品,先从野外收集露兜树的叶子,只收割成熟的叶子,这样植物才能保持自然再生。将叶子去边上的剌,切成标准宽度备用。 叶子很容易被染上鲜艳的颜色,编成带图案的席子和袋子。

广泛用于东南亚和南亚美食的斑兰叶 Pan danus amaryllifolius,为各种菜肴如咖喱,糖果和饮料,增添独特的香气。

尖顶露兜树叶编帽

菲律宾


第三单元:异构

怎样去制作一顶帽子? 这些技术是从哪里来的? 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及灵感,通过研究不同季节植物的自然生长,我们的祖先想象了造物的各种可能性。新鲜的植物柔韧,干燥时变硬;纤维在树干重叠缠结,蔓藤自绕结网。所选材料要配上合适的技法才可制作出一顶舒适的帽子,还要符合所需功能:防日晒雨淋,掉落物体或只作装饰。随着时间的累积,这些思考逐渐发展出技法。通过贸易及交流,这些知识得以传播,让一些技法得以广布。


原竹破条

竹子可以根据用途劈裂成不同的厚度。这种特殊的未完成的帽子保留了原始的整个竹子作为它的两端,然后用桩缕编技术来固定帽子的整体骨架。其他叶子或者衬里会被添加到帽子的底面来完成帽子的整体形制。


原竹破条帽(未完成 )

菲律宾


双轴编织

尽管最终效果如机织布,但有需把“编织“和“机织”分别出。在“机织”布料制造中,经纱在框架上拉伸并保持稳定,是纬纱作为运动元素,在经纱中穿梭。而“编织”工艺,是两个部分都一起移动,就像为头发做辫子一样。双轴编织具有很大的结构可塑性,因此可以制成多种形式。

像织布一样,根据交织图案(平纹,斜纹,人字纹)可出现肌理图案,而变换材料的颜色来使图案脱颖而出。

双轴编织人字纹带链编帽

菲律宾南部棉兰老岛,流行于亚康族人和陶肃族人。


双股绞线法

这顶帽子是桩缕编技法的一种变体。使用的竹缕宽度在编织时无法顺利地形成一个平整的圆形帽架放。为了克服这问题,两根竹缕相互扭转,形成不寻常的纹理,而同时也编顺了圆形。

花式桩缕编帽

中国香港


六角编, 三轴编织

工匠将三个条带交织在一起,形成六边形图案的表面;因此,“三轴编织”和“六角编”都是描述这种技法。三轴编结的抗撕裂性是双轴结构的四倍,并且具有较强的抗扩展性。三轴编织可以是紧密或开放式的。开放式的编织,用最少的材料来生产轻巧、坚固而通风的容器,特别用于运输活牲畜和新鲜农产品。

三轴编织艇家帽

中国香港

三轴编织带图案帽

菲律宾


原片叶编

棕榈大而常绿的叶子,可呈掌状(“扇叶状”)或羽状(“羽状叶”)状,并螺旋排列在茎的顶部。

棕榈羽状叶,例如椰子的叶子,催化了“原片叶编”这种技法。小叶从叶轴的两侧长出,形成一大片羽叶状,沿着叶轴分割成两半,再切出所需的长度及绕成一个环状。 这时小叶自然排列成放射状,顺序编织小叶便可形成帽子或篮子。叶片的锥体自成为流苏,而且为制成品提供了细致的纹理。

原片棕榈叶编帽

菲律宾


第四单元:夷志

一旦将帽子戴在身上,它就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它会成为部落或社区的象征性代表,辩认出一个人的职业和社会地位。本单元将引导我们进入多元文化的世界,让我们看到一顶实用性的帽子,怎样成为故事的主角。


苏拉威西托拉查帽

在芭芭拉的笔记中,这顶帽子是从巴厘岛的一家古董店购得的,是“托拉查长老的帽子”。在资料搜集过程中,信息很少,唯一浮现的照片信息将帽子与托拉查人的葬礼联系了一起。

托拉查人是印度尼西亚南苏拉威西山区的土著民族。他们以盛大的葬礼仪式、石崖上的墓葬、巨型木制船形传统家屋,以及色彩斑斓的木雕艺术而闻名。

托拉查葬礼是重要的社会活动,通常有数百人参加,并持续数天,包括歌舞、水牛搏斗和祭祀。长长的游行队伍穿过过村庄,最后,棺材将被放置在悬崖上,外面摆放着一个雕像。

葬礼仪式中,作缅怀和游行之用,会雕刻一个精细的死者肖像,在图片中我们发现了跟藏品同样类型的帽子。我们尚不清楚是否为此场合专门制作了这顶帽子,因为在其他葬礼的照片中,看到了不同类型的帽。

托拉查帽

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


葫芦帽

葫芦帽Tabungaw是由菲律宾特有的大型圆形葫芦制成。工匠特菲洛•加西亚Teofilo Garcia在2012年被菲律宾授予“人间国宝”名誉。

他在12月种下种子,3月收成。先将葫芦留在工坊进行干燥,然后切成两半,在地面上放置约一个月。蚂蚁会被腐烂的果肉吸引而去清空内部。然后手工加工清理,再晾干。葫芦的上半部分用于制做帽子,下半部分成为家中的容器。干燥后的葫芦是自然防水的,可再进行着色和上漆。最耗时且最需技巧的部分是葫芦帽内衬里的编织,内衬让葫芦帽合身地套在头上。内部衬里可用棕榈叶,竹子或藤条编织。一顶帽子平均需要7天的时间制作,妥善保管,它将可以一生享用。

绘花葫芦帽

菲律宾


巴厘鸭农帽

在巴厘岛的季风季节,强烈的阳光和倾盆阵雨在一天交替出现。这些巨大的帽子被冠以“牧鸭人帽”的称号,由坚固的棕榈鞘制成,据说还可以用作容器收集鸭蛋。鸭子被租用到稻田里,它们的任务是保护农作物免受昆虫的侵袭,吃掉杂草,并留下粪便作为有机肥料。大约600年前在中国已记录了这种“稻鸭共生”的方法。

当我们查看旧照片时,帽子通常较大,如一把雨伞,可以充分保护穿戴者的身体免受日晒雨淋。如今,帽子变小了,这可能因为是公共交通工具的窄小空间及塑料雨披的出现。

棕榈鞘鸭农方帽

印度尼西亚,巴厘岛


加当族

这顶民族色采强烈的帽子是1990年代从马尼拉一家古董店购买的。它是一个带有标志性特征的帽子,以贝叶棕、藤及珠子制作,这样的材料与形制表明其来自于加当部落。加当族人生活在菲律宾北部的吕宋岛,其服装饰有精美的珠饰。我们未能找到与帽子任何相关的信息,不知帽子是他们传统服饰的一部分还是为了买卖而制作的。 我们在帽子上发现了针织面料,这部分表明其与外界有某种形式上的沟通。

17世纪初,西班牙传教士到达菲律宾,这使“基督教化的”和“非基督教化的”加当区分开来。再后来,后美国和日本在菲律宾的占领都对加当人的文化产生了影响。

加当族珠饰帽

菲律宾


多峰草帽

这是一顶传统服饰的帽子,还是为旅游市场创作的新款式?由于无法检索确认,我们环顾了其他亚洲传统帽子,并在马来西亚婆罗洲岛沙捞越州找到了伊班族的“ topi tunjang” 多峰帽。

这顶帽子工艺极其复杂:一边编出立体的峰,而双色材料同步呈现图案。该地区的编织技术非常高超,制作的篮筐和背包常具有类似的图案。

马来西亚沙捞越州的Edric Ong先生是著名的国际策展人、艺术家、设计师和手工纺织品推广人。多年来,他将伊班族的“ topi tunjang” 藤制帽子开发成一种时尚产品,并经常用于时装秀中。

六峰露兜叶编帽

菲律宾


缅甸浮雕帽

缅甸以其漆器作品而闻名,具有许多区域性技术。Thayo是一种浮雕技法,以漆料和灰混成浆,将其卷成长线并贴在漆器表面上以形成凸起的装饰。这项技法用在竹鞘帽上作装饰,我们可以在这顶帽子上看到缅甸的生肖动物,茵莱湖的船夫和用这种技术制成的藤蔓图案。

在茵莱湖地区,每年的10月,都会举行为期18天的彭都奥佛塔节。佛像被放置在仿制的皇家驳船上以游览该地区,而划船比赛也吸引了很多游客。这些装饰帽子在这种场合被戴上并作为礼物交换或出售给游客。

浮雕花纹竹鞘帽

缅甸茵莱湖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