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中丝博成为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好去处
2018-01-02

  如果说博物馆与青少年的关系就像是历史与未来的对话,那么,博物馆社会教育的使命便是在两者之间架起一道沟通的桥梁,让更多的青少年在当下能走进博物馆,了解博物馆,爱上博物馆。

  近年来,中国丝绸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活动不断推陈出新,除了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社教活动以外,还充分利用自身社会实践基地平台,为同学们的成长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提供实践机会,成为广大青少年社会实践的好去处。每年暑假,是中国丝绸博物馆接待学生社会实践的旺季,今年也不例外,且今年的社会实践活动呈现了以下几大特点:


一、实践岗位更加丰富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中国丝绸博物馆根据来馆实习学生的不同层次和学历等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实践岗位,有图书资料整理、讲解接待、手工辅导、观众调查等等,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或兴趣爱好来进行选择。来自香港理工大学双语专业的林慧妮和张惠贤,主动要求在讲解员岗位实践,她们希望学以致用,用双语为国内外观众介绍丝绸文化。浙江工业大学的赵晟则选择做观众问卷调查工作,因为她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交际,她希望通过做观众调查,提高自己与人的沟通能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来自杭四中、杭十四中、杭州交通职业高级中学的同学们,他们选择了图书整理的岗位。这是一份需要有耐心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工作。同学们的主要工作是将纺织界名人的资料整理归档,就是将图书资料粘贴上有博物馆文物统一编号的条形码,然后归类摆放好。这个看起来简单的工作,如果要做好也是不容易的。首先要从整个书库中将书找出来,要求书名、编号、人名核对一致,然后粘贴条形码,再将书分类,整齐摆放到书架上。有时候还需要将书从楼上搬到楼下,装箱、打包,用手推车拉,这些对于90后的孩子们来说,是从未有过的劳动体验。在短短20多天的时间里,同学们共整理了17位纺织名人的资料,粘贴条形码2634条。


二、实践人员来源更广

  经过几代博物馆工作者的辛勤耕耘,中国丝绸博物馆在丝绸藏品征集、国际国内展览、纺织品文物科技保护、蚕桑丝织技艺传承、丝绸科普教育、丝绸文化产品开发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已经成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和国内领先、国际知名、以丝绸文化为特色的纺织服饰类专题博物馆,享誉国内外。随着博物馆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大中学生希望通过资源丰富的专业博物馆平台锻炼自己的能力,成为接触社会的第一站。因此来馆参加暑期实践的有香港理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工商大学、中国美院、杭州师范大学等学校的学生。我馆是杭州市首批杭州市高中生社会实践基地,暑假前来报名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更是络绎不断,前来实践的学生有来自杭四中、杭十四中、杭州交通职业高级中学、杭州外国语学校、杭二中等学校的学生。


三、实践成效明显

  来馆实践的学生虽然时间不长,但却受益匪浅。杭十四中的卢璐瑶在实践报告中写道:通过社会实践,我们了解了不少关于丝绸的历史和知识,并且学会了整理书籍,学会了在实践中调整工作方法。锻炼了能力,培养了细心和耐心。杭四中的周忆认为,在短暂的实践过程中,才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学校里学的知识在实际运用中是远远不够的,很多东西都是在学校里不曾学到过的。博物馆老师丰富的工作经验对她们这些还未曾真正踏入社会的人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与此同时,丝绸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也从同学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如香港理工大学的同学认真、踏实、严谨的工作和治学态度,传递给大家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

  如果说收藏是博物馆的心脏,那么社会教育则是博物馆的灵魂。吸引广大青少年参与社会实践,即是博物馆实现社会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博物馆应以积极的姿态,努力为青少年搭建社会实践平台,推出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在社会实践中开拓视野,增长才干,完善自我,真正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