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时尚大咖说——卞向阳:博物馆是文化传承者和时尚守望者
2021-02-25

【导语】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和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主办、中国丝绸博物馆承办的年度时尚回顾展,从2011年开始至今,已经走过了十年。中国丝绸博物馆秉持“为明天收藏今天”的初心使命,以博物馆视角,收藏了数百位国内知名服装设计师的时装作品、服装院校师生的优秀作品、国内重点时装大赛的获奖作品,以及纺织企业的家纺面料创新产品等。经过十年积累,时尚回顾展渐已成为定格这个美好时代,记录当下中国人的经典形象和生活状态的缩影。

中国丝绸博物馆于2021年1月23日举行“云荟:中国时尚回顾大展2011-2020”开幕式暨时尚论坛活动,并将推出有关中国时尚行业、时尚设计、时尚教育、时尚生态发展为内容的“时尚大咖说”活动。活动以访谈实录形式,特邀国内知名时尚人物讲述中国时尚故事,从而形成当代中国流行时尚的文化记忆。


●策划:陈百超  陆琰

●采访编辑:陆琰

●拍摄剪辑:吕建亚

●文字整理:陆琰  寿婉丽

●受    访:卞向阳

●地    点:上海 东华大学 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

●时    间:2020年12月9日


Q1: 中国丝绸博物馆从2011年开始举办时尚回顾展,通过收藏当年的典型服装服饰和流行面料,梳理年度时尚潮流,展示当下时尚生活。第一次以博物馆集中收集、展示当年发生的与时尚有关实物作品,您是如何看待这种尝试和10年的坚持?


●卞向阳:中国丝绸博物馆是国内外非常有名的纺织领域专业博物馆,这几年它为我们中国优秀纺织服饰和丝绸文化的传承做了很多贡献。另外从博物馆的角度客观去看待我们每年在纺织服装行业所发生的一些新的事件,寻找一些新的人物,去搜集一些典型的作品并对其来进行有机整理,去展现每年在中国服饰时尚(行业)一些具有特征性的作品,我觉得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那么当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有一个编年史的形式,从某一个侧面来反映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服饰时尚的新变化。所以它无论从专业角度,从历史角度,还是从当代设计的角度,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也一直非常支持中国丝绸博物馆,希望它能够一直坚持下去,这个将来是记录历史非常好的素材。


Q2: 您对接下去中国丝绸博物馆时尚回顾展的举办有何新的建议?


●卞向阳:我觉得中国丝绸博物馆,虽然名义上叫丝绸博物馆,其实它也代表了我们中国服饰文明传承和创新的一个非常好的收藏和展示地点。一方面我希望这个年度回顾展能够一直办下去,能够真实地去展现每年中国时尚界非常典型的作品,能够为我们的后来者提供一个真实的历史观照。另一方面它也可以让我们的从业人员从中更多地去看到当代中国的服饰它呈现(出)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它的时尚是一个什么样的流变。我们一直讲历史是为当代人书写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更多强调(的是)我们对于历史资料的收集,是为了让新时代的服饰界更好地去创新,更好地把中华优秀服饰文明传承下去,发展成新的形态。然后能够让我们的民众更多地去感受时尚的美好,提升审美的体验,使得我们的美好生活在服饰领域里面能够散发出更多的观察(力)。


Q3: 目前国内专业服饰类博物馆为数不多,卞老师您作为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馆长,能和我们介绍一下这家博物馆相关情况吗?


●卞向阳: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是为了迎接世博会,由东华大学和上海市人民政府科委、长宁区人民政府一起创建的专业博物馆,也是中国唯一以纺织服饰来命名的高校博物馆。博物馆总共面积大概在6000平方米左右,目前常设有四个展厅。一楼是科普类展厅,是从纺纱织布开始到终端的各种各样的产品,科普介绍纺织服饰的知识。二楼是古代馆,主要是从艺术和技术的角度介绍了中国古代的纺织服装业往前发展的动态。三楼是中国近代馆,展出女装、男装和童装的服装实物。另外还有一个少数民族馆,主要展现南方少数民族服饰。博物馆还经常举办跟纺织服饰、时尚、设计乃至艺术相关的活动。

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 馆长 卞向阳


博物馆的定位是要做中国优秀的纺织服饰文化传承者和当代服饰时尚守望者这样的角色。一方面在社会上传播优秀的纺织服饰文化,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学科建设基地,让学生们有一个平台更直观地了解中国传统纺织服饰的文明演变,以及寻求设计灵感,寻找审美参照的有强烈代入感的教学和科研基地。

2020年12月 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海派时尚的历史与创新” 展览 开幕式

2020年12月 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海派时尚的历史与创新” 展览 服装秀


Q4: 作为时尚评论家,您和我们分享一下10年(2011-2020年)中国时尚产业发展历程和变化?


●卞向阳:中国服装行业发展历程,可以分成几段:基本上在90年代,我们完成了从紧缺经济向剩余经济时代的过渡。到了2000年左右,中国纺织服装业能够给我们民众所提供的服装品类已经非常丰富。2010年到2020年这十年,其实又经历了另外一个转向——互联网时代。有两个非常明显的特点:一个是关于服饰的信息越来越多,多到超过了我们每个人能够接受和消化的能力,在服饰流行信息的质量化和人的消化吸收能力有限性之间呈现出一种新的矛盾。还有一个是我们逐渐进入了后工业时代,在这时代里,我们面临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人对于衣着消费能力的有限性和生产能力的质量化之间的矛盾。在这个矛盾交叉的过程中,其实中国的服装行业做了很多的努力,努力为民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新设计和新产品。基本上,这十年中国的服装行业完成了从产品到品牌的转型。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我们又借鉴了互联网的力量获取更多品牌的(展示)方式和渠道,使得我们在购衣、穿衣方面有了更多的选择。当然在设计界概念也会有一定的变化,因为我们基本上从那个以产品为主导的年代开始逐渐进入了以设计为主导的年代。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丝绸博物馆能够将这样的展览持续举办下去,是非常重要的。


Q5:谈谈时尚评论对时尚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卞向阳:在时尚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现在这样一个新时代,其实服装它已经不是一个独立的产品了,我们更多是要把它放在社会情境下去考察。目前社会是一个群体细分越来越厉害,时尚文化越来越多元化这样的一个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有些作品在某些人眼里看起来是很优秀的,但是换了一群人,他会觉得这个作品很落伍,甚至于很丑陋。这就需要时装评论从很专业的角度去对它有一个更好的评判引导和信息的再分配,使得整个服饰流行能够更加健康发展,更加符合不同层次的民众需求。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时装评论跟博物馆一样,它承载着市场生态系统里分配者和守护者这样的一个角色。它会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一种力量,使得我们整个的市场生态体系可以更加健康,更加充满活力地去运营。


Q6: 上海这座城市有良好的服饰文化底蕴、服装院校对人才的培养与输送、国际品牌的聚集、时装周持续发力等时尚特征,使上海对于中国时尚产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时尚之都的上海具备创意设计与终端销售的两个重要端口,还有什么欠缺的?


●卞向阳:上海这座城市,在我们当代人眼里就是中国的魔都,是中国的时尚中心城市,也是世界的时尚中心之一。首先,上海有非常优秀的大都市着装传统,还具有非常强的中西文化包容性,也是跟国际市场潮流结合最紧密的所在。(针对)上海时尚产业的发展(现状),2010年在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市经信委和东华大学的三方合作之下,我们在理论上对它进行了一些归纳,出版了一套时尚产业丛书。我承担了国际时尚中心城市案例和国际案例的撰写工作。

卞向阳 编著系列著作


那么我们去比照巴黎、米兰、伦敦、纽约这样比较成熟的城市,你就会发现上海在整个时尚产业和时尚之都的建设过程中,虽然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它还是有一些缺憾是需要去弥补。第一,我们需要更好地去完善整个时尚产业链,比方说我们经常会遇到年轻的设计师,他设计出来的东西找不到地方打样,或者说打样的时间比较长,回复给他的信息比较慢。虽然说我们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但是作为一个实物生产来讲,它还是需要有一个比较完备的特色化产业链。这也是我们在建设时尚之都的过程中特别(需要)关注的问题。因为我还兼任了上海时尚之都促进中心的主任(一职),在促进中心我们经常做的一项工作,就是组织设计师下工厂,去跟工厂去对接,去让工厂更多地来满足设计师的需求......就是从产业链的角度出发,我们会发现产业链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和融合还有待进一步深化。今年在时尚产业中有一个特别时髦的词叫“破圈”。就是希望各个领域能够相互融合,能够更好的深入合作,能够使设计师的产品更多地被消费者所认知。

第二,就是我们上海时尚产业它面临着一个非常大的难题。我想这可能也是我们中国时尚产业都普遍碰到的问题,就是有消费能力很强劲的消费者,但是我们在中高端产品上面的供给能力不足。不是说消费者不愿意去消费我们自己生产的高端产品,而是高端产品在文化表达、价值观体现、产品质量提升方面存在较大的缺陷,那么这个缺陷是需要我们来进一步(来改善的)。最后,因为时尚是一个比较宽泛的词汇,对于不同的城市的时尚产业来讲,可能关注的重点是不一样,那么我们需要确定一些重点发展领域,像上海就是比较明确的六个重点发展。我们在重点领域里面,要去培育代表性品牌和代表性设计师,要去寻求在互联网时代,在后疫情环境之下,到底哪些是在中国时尚产业里可以发挥流行推动作用的领军人群,然后去观察这群体在流行传播的过程中到底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如何能够让时尚价值链快速地进行整合,充分体现中国人对于时尚本身理解,在国际时尚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中间有更多的话语权。



Q7:近年上海时装周涌现出很多优秀的设计师品牌,您可以和我们分析下这些设计师品牌的特点吗?


●卞向阳:上海时装周里的这些青年设计师其实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个从海外(留学归来)或者从东华(大学)毕业两三年的学生,就有勇气在上海时装周平台上来展现自己的作品。首先他们要有充满自信的心态,其次他们要有很具特色的设计作品,第三需要具备强烈的与消费者沟通和交流的欲望。所以我觉得这个群体是充满生气的、蓬勃向上并后劲十足的,而且他们对于自己品牌的商业运作方法都有一些独特的想法。这也是上海时装周跟其他时装周不一样的地方。我们可以发现在上海时装周,或许你在秀场里找不到特别漂亮的模特,但是你能找到一堆很时髦的衣服,然后这系列服装你在旁边的Showroom你还能看得到,你可以去订和买,充分地让时装周回归到它一个专业决策理念,并且能够成为一个时尚事件而存在。我觉得这也充分体现了上海的政府、行业和民众对时尚业的关注与支持,也体现了上海时尚行业充分发挥“海派敢为天下先”的特点,把文化和经济很好地融合在一块儿的现状。


Q8:随着国潮崛起,越来越多服饰品牌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中国风格的产品和概念正在成为某种社会价值的体现。您是怎么看待代表中国审美的时尚设计?


●卞向阳:我觉得在新时代,我们一直在强调中国文化建设背景之下出现国潮(文化现象),就是时尚界和民众对于中国新时代社会主义特色文化建设的一大贡献。同时,也是一个自发展现对国家的热爱,对文化的热爱,乃至于对文化拥有责任感的体现,这肯定是一个非常好的取向。我们经历了改革开放时代,那时是对于西方流行前沿的快速靠拢,然后我们就开始进入了一个尽量创造和呈现具有自己文化特色的时尚新时期。那么,国潮的出现就会树立一个所谓的时间标杆,让我们有更多切身的体验去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继承和发展,会呈现出一系列更加新颖、更加独到、更加吸引人的新作品。所谓的国潮风有时是在各大时装周的发布会上呈现;有时是在特定的情境下来展现自己生活方式,如汉服,类似于外国人说的Cosplay形式;当然还可以看到在一些特定场合,如:结婚、大学毕业典礼的时候,会出现有中国特色的特定礼仪场合的着装。那么这三大部分是我们目前国潮的主体,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根深蒂固的文化基因,让我们对于整个中国的过去、未来有更多联想。


Q9:新生代设计师如何进行中国风格的意义重建?


●卞向阳:我觉得(对于)中国风格本身,每个人其实都有不同的理解。我们不要把它看成是古代衣服的复制、复原和重复,因为历史是不可能回到过去的,它总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所以首先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中国风格这样一个概念。它更多的是我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跟当代国际潮流有机的融合,在融合的过程中充分体现我们自身的特点。第二,中国风格是需要有文化解读的,不是说我们把两个美术字放在那,就是中国的,也不是说我们去找个龙、找个凤,它就是中国的。其实中国文化非常丰富,是需要我们在传统文化中去汲取养分,对传统文化来进行再演绎。第三,历史是发展的,文化当然也是发展的。所以对于中国风格这样一种呈现,不仅仅是对于古代文化的再理解,还有对于我们当代生活的一种再体验。我们讲艺术,它本来就是源自于生活,高于生活,所以我们要珍惜当下,我们要在当下的中国文化形态中,去寻找到更多在服饰潮流中用设计语言来再现的元素,把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我想这才是当代中国风格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曾举办过两届当代中国风格的时尚设计大展,也做过相关的学术研讨,也有很多的企业来介绍他们自身关于中国风格的实践。从中其实我们也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中国的文化在当代传承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够跟我们当代的生活相协调,跟我们现代时尚相适应,然后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形式,体现出我们文化各种各样的形式和内涵,我想这才是真正的未来我们所期盼的绚丽多彩的中国风格。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