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2021丝绸之路周|“丝绸之路:多元共存和包容发展——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2021特别年会”在杭州圆满召开
2021-06-25

6月21日至22日,由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主办,浙江省敦煌学与丝绸之路研究会、中国丝绸博物馆、浙江大学历史学系、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承办的“丝绸之路:多元共存和包容发展——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2021特别年会”在杭州隆重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敦煌研究院、上海大学、西安博物院、南京师范大学、宁波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以及浙江大学的二十余位专家学者,相聚玉皇山下,就丝路考古、文物保护、敦煌写本、敦煌艺术等多项议题展开讨论与展望。

本次特别年会是第二届“丝绸之路周”的重要组成部分。年会开幕式由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教授主持,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荣新江教授、浙江省敦煌学与丝绸之路研究会副会长许建平教授先后致辞。

荣新江教授指出,浙江与敦煌有着奇妙的因缘,敦煌学在发展过程中深深融入了浙江籍前辈学者的血液。而新一代浙江学人在学术领域不断开拓进取,创造性地将敦煌学与丝绸之路研究联系起来,拓展了研究的视野,打破了目前敦煌学研究道路越走越窄的困局,将其引到了更广阔的天地中去。同时,国家对敦煌和丝绸之路的日益重视,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越来越好的发展前景。他代表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预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

许建平教授代表省敦煌学与丝绸之路研究会,向与会的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并着重介绍了省敦煌学与丝绸之路研究会的发展历程、浙江与敦煌的不解之缘。他特别指出,在老一辈学者的培养和熏陶下,浙江的敦煌学研究做到了薪火相传,成果丰硕,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敦煌学研究在浙江得到进一步壮大,研究内容涵盖文献整理、文物保护、艺术研究、数字化技术等多学科的综合体系,突破了原有的地域和空间,以及学术分隔的限制。

本次特别年会提交的学术论文,主要涉及历史、语言、图像、文献四个大的方面。围绕着共同关心的话题,与会代表交流研究成果,共谋学术发展。通过学术交流与讨论,与会专家们一致认为,我国学术界在丝路艺术考古、丝路保护研究、敦煌写本研究等方面已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绩,为各个学科的研究提供了一大批有用的研究成果。这不仅是“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与实施的生动体现,也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素材,更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责任担当。

本次会议由于疫情导致部分专家未能到场,但现场共有13位专家做了现场专题报告,分别有: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冯培红《敦煌文献、墓志及史籍所见的唐代粟特军将康太和》   


浙江大学历史学系刘进宝《“会通”与“专门”——整理和研究敦煌文献的感想     》         


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赵大旺《向达敦煌考察中的“美国捐款”——兼谈向达与中研院关于考察经费的纠纷》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郜同麟《敦煌变文字词补释》


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陆离《敦煌藏文文书<吐谷浑小王编年>残卷再探讨》      


浙江工商大学日本语言文化学院张新朋《旅博藏吐魯番文獻中的<千字文>殘片考辨》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谢明《敦煌道经疑难字词考释》   


上海大学历史系陈菊霞《涅槃图中的佛枕》 


敦煌研究院赵晓星《<天盛改旧新定律令>“所诵经颂”与西夏敦煌壁画之关系》


西安博物院王乐庆《胡儿掣骆驼:丝绸之路上的骆驼意象》


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罗慕君《敦煌本<金刚经>题记研究》


浙江大学历史学系罗帅《和田博物馆藏12世纪鍮石器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黄征《敦煌唐写本<佛说天皇梵摩经>卷五考证》


在闭幕式上,浙江省敦煌学与丝绸之路研究会会长刘进宝教授致辞。他指出,浙江是丝绸之乡,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浙江与丝绸之路和敦煌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敦煌学发展历程中,浙江不仅开风气之先,在全国率先成立省级敦煌研究会,而且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将丝绸之路与敦煌学结合起来。同时,浙江学者在敦煌语言文字、历史文学、科技艺术以及丝绸之路等研究领域均有涉猎,成绩斐然,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刘进宝教授代表浙江省敦煌学与丝绸之路研究会,向莅临的专家学者以及大会组织者表达了诚挚的感谢。


6月22日上午,与会代表参观了在中国丝绸博物馆举办的“万物生灵:丝绸之路上的动物与植物”展览,赵丰馆长亲自讲解,介绍了本次展览是以丝路上的生物多样性和交流为切入点,将文献考证与考古出土文物、自然动植物标本相结合,诠释由这些外来动植物所构建的从物质文明、生活享乐到精神文化、艺术创造的多维立体文化交融环境,再现了“丝路改变生活”这一主题。

(徐迪 供稿)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