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IASSRT第五届学术研讨会线上会议成功召开
2021-11-20

2021年11月15日至11月16日,国际丝路之绸研究联盟(IASSRT)第五届学术研讨会“丝路之绸:从中世纪到工业时代”在杭州和特伦托成功召开。本次研讨会由国际丝路之绸研究联盟(IASSRT)主办,中国丝绸博物馆和意大利特伦托大学卫匡国研究中心承办。共有来自中国、意大利、丹麦、希腊、英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巴基斯坦等三大洲12国70多位学者和代表参会,其中22位专家学者在会上作了学术报告。

北京时间11月15日下午4点,学术研讨会正式开幕。国际丝路之绸研究联盟主席、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特伦托大学副校长、卫匡国研究中心主席莫里兹奥·马切斯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在线项目负责人沙巴航分别致辞。

赵丰馆长首先对大家的参会表示欢迎,并回顾了自2015年成立6年来,IASSRT是以专业机构和专家学者为主组成的、以研究“丝路之绸”即丝绸之路沿线纺织和服饰历史和文化为主的国际性学术团体,于2015年成立至今已开展了大量的学术研究合作项目,每年更是在不同的地方由不同的成员主持召开年会,并举办相应的学术活动。此次研讨会原定于2020年9月29日至10月4日在意大利特伦托举行。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会议最终在杭州和特伦多在线举办。特伦托大学副校长、卫匡国研究中心主席莫里兹奥·马切斯介绍了学校和中心的基本情况。卫匡国(Martino Martini)是促进中意、中西文化交流的先行者之一,卫匡国研究中心自成立之时,就是通过对于中国文化、历史、经济以及社会等方面的研究,旨在促进中意、中欧以及东亚与欧洲之间的文化、科研交流,与IASSRT的核心主题十分切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在线项目一直对IASSRT关注有加,项目负责人沙巴航代表中心对此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自1988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致力于更好地理解古丝绸之路上丰富的历史与共同遗产,以及不同文化间产生的互相影响。丝绸之路有着联结各个文明的悠久历史遗产,教科文丝绸之路项目将这些历史互联网络在数字空间中重现和延展,将人们汇聚在一起进行持续的对话,并增进对在丝绸之路沿线涌现出的不同且相关的文化间的互相理解。IASSRT为丝绸之路沿线的交流和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国际丝路之绸研究联盟主席赵丰主持开幕式并致辞


图片特伦托大学副校长、卫匡国研究中心主席莫里兹奥·马切斯致辞图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项目负责人沙巴航致辞


在11月15日至16日的两天报告会上,学者们围绕“丝路之绸:从中世纪到工业时代”的主题做了主旨报告并分四个版块发表了新的研究成果。


主旨报告

在主旨报告中,哥本哈根大学玛丽-路易斯·诺什教授从语源学的角度分享了《丝绸词汇的变迁》,分析了丝麻棉毛词汇在丝绸之路上沿途国家的使用情况并整理出了变迁的脉络。

哥本哈根大学玛丽-路易斯·诺什

《丝绸词汇的变迁》


卫匡国研究中心埃莉萨-加利亚尔迪·曼吉利博士做了《软外交:意大利和中东宫廷之间纺织品的影响、交流和技术》的报告,通过藏在意大利、土耳其等多家博物馆的多件12-17世纪精美的宫廷用服饰和纺织品,辅以绘画资料,研究其纹样和织造技艺背后的交流和影响。

卫匡国研究中心埃莉萨-加利亚尔迪·曼吉利

《软外交:意大利和中东宫廷之间纺织品的影响、交流和技术》


特伦托大学安东尼娜·莫塔教授的报告为《新丝绸之路从纺织业向生物医学技术发展》,介绍了她的团队从丝纤维素等入手,探讨其作为支架、透明微生物燃料电池等运用在生物医学技术的成果,古老的丝绸与现代生物医学技术结合,焕发着新的生机。

特伦托大学安东尼娜·莫塔教授

《新丝绸之路从纺织业向生物医学技术发展》



01

第一板块


“早期丝路之绸”关注了丝绸之路早期的考古发现和中西方交流,俄罗斯斯塔夫罗波尔考古所高级研究员多德·兹维兹达主持。

大英博物馆东亚货币策展人汪海岚博士在《纺织品与货币:纸币上的丝绸之路》中仔细地研究了丝绸之路上的国家所发行的纸币设计中的纺织品。这些纹样有些与纺织品生产有关的场景有关,有些用来代表发行国的身份和历史等。

大英博物馆汪海岚

《纺织品与货币:纸币上的丝绸之路》图片


传统织机研究专家埃里克·布多先生研究了《丝绸之路上丝织品结构、技术和图标方面的东西方交流》,从公元前3世纪中国经锦与公元前5世纪萨珊纬锦的技术比较入手进行分析。

埃里克·布多

《丝绸之路上丝织品结构、技术和图标方面的东西方交流》图片


东华大学王乐教授做了题为《丝绸之路沿线发现的汉代至唐代纺织品上的狮子》的报告,狮子是自汉代起作为贡品从西域传入中原的外来动物,研究其作为狮子风格的纹样在丝绸织物上的演变的过程。

东华大学王乐

《丝绸之路沿线发现的汉代至唐代纺织品上的狮子》


02

第二板块


“意大利及欧洲的丝绸传统”聚焦丝绸之路对欧洲当地的影响,由中国丝绸博物馆周旸副馆长主持。

剑桥大学安娜·穆特希斯教授在《意大利工业的拜占庭背景:贸易、外交和宫廷丝织品文化》中研究意大利丝绸工业崛起的拜占庭背景,考虑不同文化中使用的丝绸的对比特点。丝绸既是货币又是文化艺术品,既是社会控制的媒介又是个性的标志。

剑桥大学安娜·穆特希斯

《意大利工业的拜占庭背景:贸易、外交和宫廷丝织品文化》


中国丝绸博物馆赵丰馆长的报告题目是《中国蚕织图和意大利Govone城堡里的中国房间》,对意大利Govone城堡内的18世纪的丝绸房间中的蚕织图像壁纸进行了分析,并与焦秉贞版《蚕织图》进行了比对,提出了壁纸绘制的依据和过程。

图片中国丝绸博物馆赵丰

《中国蚕织图和意大利Govone城堡里的中国房间》


马德雅尼基金会纺织品和手稿策展人加利娜·拉西科娃分享了《从阿巴斯一世到威尼斯:威尼斯国库中波斯天鹅绒讲述的外交和贸易故事》。带有形象化图像的萨法维丝织品是16世纪中期在伊朗纺织艺术中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现象。我们可以从这时期的细密画中发现:在16世纪,带有大型图像的纺织品被用于皇室或王子的长袍,这与传统上的赠袍仪式有关,是近东和中东地区最重要的国家仪式之一。而在伊朗之外,带有形象化图像的纺织品与萨法维的外交活动密切相关。报告从1603年赠送给威尼斯教皇马里奥·格里马尼的天鹅绒入手进行了分析。

图片马德雅尼基金会加利娜·拉西科娃

《从阿巴斯一世到威尼斯:威尼斯国库中波斯天鹅绒讲述的外交和贸易故事》


浙江理工大学苏淼副教授的报告题为《从17世纪对俄罗斯的丝绸出口看明末清初中国对俄罗斯的丝绸外交》。通过对中俄两国文献和相关记录的系统研究,详细整理了17世纪中俄两国用于外交目的的丝绸制品的名称、品种、数量和相关历史事件,同时深入解读了明末清初中国对俄丝绸外交的意义、内容和方式。研究表明,丝绸在早期中俄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丝绸外交是17世纪中国与俄罗斯乃至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重要外交手段。

浙江理工大学苏淼

《从17世纪对俄罗斯的丝绸出口看明末清初中国对俄罗斯的丝绸外交》图片


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玛丽亚·孟什科娃研究员展示了《带有中世纪双头鹰纹样丝绸的新发现和分类工作》,通过对团窠图案中双头鹰图案的归类,认为这是13世纪安纳托利亚地区为鲁姆苏丹国所织的特殊徽章纹样。

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玛丽亚·孟什科娃

《带有中世纪双头鹰纹样丝绸的新发现和分类工作》


纽约市立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特聘教授莫里斯·罗萨比《明代中国及其与中亚的外交》的报告以《实录》和《大明会典》为证据,记录了向外国统治者和使节赠送丝绸,而瓷器和其他受外国人重视的商品则通过贸易获得。

纽约市立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莫里斯·罗萨比

《明代中国及其与中亚的外交》


03

第三板块


“传统技艺”展现工业时代前后染绣编织的技艺变化,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张柏春所长主持。

来自希腊的独立学者兹林卡·托马西奇在《中西方不同服装颜色的象征意义》中,通过分析红、白、黑这些在中国和西方都有相似内涵的颜色,讨论了当代中国和西方的色彩象征主义,以及它们在中国和西方的象征主义的异同点。

兹林卡·托马西奇

《中西方不同服装颜色的象征意义》


中国丝绸博物馆刘剑副研究馆员分享了《18至20世纪欧亚大陆丝织品中使用的染料:博物馆藏品中着色剂的分子分析》。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法(HPLC-MS)对中国丝绸博物馆的欧亚纺织品收藏中使用的染料品种进行了鉴别,结合历史文献、纺织技术及纺织品上的图案,甚至可以推断纺织品的制造时间和地点。研究的初步成果描绘出欧亚大陆300年的染料地图。

中国丝绸博物馆刘剑

《18至20世纪欧亚大陆丝织品中使用的染料:博物馆藏品中着色剂的分子分析》


独立学者克里斯托弗·巴克利和美国纺织品寻踪基金会主席桑德拉·萨加诺《印度尼西亚的印度织机》分析了苏门答腊米南加保地区Balai Cacang村用于织绸的一台织机并将其与印度传统的坑式织机进行比对,推断过去在印度尼西亚有印度工匠的存在。

克里斯托弗·巴克利、桑德拉·萨加诺

《印度尼西亚的印度织机》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刘辉博士在《新疆出土的毛线编织品》中介绍了在新疆发现的古代毛织品,并讨论了它们与丝绸之路上其他地区发现的编织品的联系。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刘辉

《新疆出土的毛线编织品》


04

第四板块


“海上丝绸之路”关注海丝对沿线国家纺织传统的影响,由美国纺织品寻踪基金会主席桑德拉·萨加诺主持。

浙江理工大学博士生杜凯丽(越南)介绍了《马来西亚宋吉锦的历史、技术和图案类型:斯里维加亚帝国到马六甲苏丹国时期(约650-1511年)》。在海上丝绸之路上交易的几种纺织材料中,宋吉锦是马来半岛生产的最古老和独特的锦缎织物之一。杜凯丽对马来半岛宋吉锦的历史进行了系统的回顾,详细讨论了将装饰性金属线连接到织造结构中的方法,还介绍了不同类型的图案,包括花卉、几何和组合图案,以及中国文化和伊斯兰艺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对宋吉锦纹样的影响。

浙江理工大学杜凯丽(越南)

《马来西亚宋吉锦的历史、技术和图案类型:斯里维加亚帝国到马六甲苏丹国时期(约650-1511年)》


东华大学博士生徐蔷的报告题为《中日之间瓣窠纹设计的传播(10-13世纪):关于日本窠霰纹的研究》。窠霰纹作为有职纹样的一种,其纹样的成立过程长期缺乏进一步研究。本文通过梳理晚唐以来地部-花部式纹样设计的成熟发展与对日传播,并对正仓院、中尊寺保存和发现的若干种丝绸,以及平安时代绘经、佛画和雕塑所绘纺织品图像的比对,并分析镰仓时代末以来窠霰纹丝绸的组织结构和纹样,进一步揭示辽宋元若干种丝绸纹样的对日影响及其与窠霰纹成立可能存在的关系。

东华大学徐蔷

《中日之间瓣窠纹设计的传播(10-13世纪):关于日本窠霰纹的研究》


浙江理工大学讲师安薇竹博士分享了《从中国到印度:帕西刺绣》的报告。帕西刺绣起源于中国的广州刺绣,是中国刺绣技术和印度帕西族服装的融合产物,反映了19世纪中国和印度之间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繁荣,是中国和印度在海上丝绸之路交流的实物证据。

浙江理工大学安薇竹

《从中国到印度:帕西刺绣》


泰国诗丽吉皇后纺织博物馆拉卡诺克·帕奇普尼亚托恩女士做了《泰国丝绸业的崛起》的报告,介绍了20世纪70年代在诗丽吉皇后的指导和支持下,泰国丝绸结合古老工艺和时尚设计的做法。

泰国诗丽吉皇后纺织博物馆拉卡诺克·帕奇普尼亚托恩

《泰国丝绸业的崛起》


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萨拉·费研究员做了题为《19世纪马达加斯加的丝绸外交》的报告。讲者基于在档案馆、博物馆和马达加斯加织工的二十多年的研究,探讨了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马达加斯加的大型离岸岛屿的养蚕实例,介绍来自马达加斯加的19世纪邦比克斯丝织品的精品,并追溯其可能进入西方博物馆的旅程,并将撒哈拉以南非洲与现代早期的主要丝绸之路联系起来。

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萨拉·费

《19世纪马达加斯加的丝绸外交》


研讨会中还展示了“锦秀·世界丝绸互动地图”项目。“地图”基于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开发,是世界丝绸互动地图国际合作项目的综合平台。平台提供数据资源管理、时空可视化、知识图谱三大模块。基于统一的数据资源目录发布成果,根据用户需求、用户特征及分析场景等多维度信息动态生成智能交互界面,提供通用基础数据、知识的按需查询及获取能力,并进一步支持知识成果的可视化表达。平台在互联网实现B/S架构下的丝绸遗产数据交互式浏览和检索、第三方数据汇入以及其他公众信息服务,实现实时提供多种时空动态世界丝绸遗产信息。世界丝绸互动地图国际合作项目目前已有欧洲14家、亚洲12家、美洲2家、非洲2家共计30个机构的学者共同参与。这是文化遗产领域首个由中国学者发起并主导、多国参与并实施的国际合作项目,同时也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项目”的大力支持和认可,双方于2020年4月24日签署了《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互动专题集:纺织服装卷》合作出版协议,预计于2021年底正式出版。目前收集整理文物、图像、史料、工艺、遗址、染料、纤维七大类共计5423 条记录,其中文物4063条、图像419条、史料233条、工艺340条、遗址30条、染料314条、纤维24条数据条目;另有示范地6 处。

“锦秀·世界丝绸互动地图”项目


报告者们从各自的研究出发,以小见大,深入浅出。此外,每个板块还有综合提问环节,参会者基于报告提出了疑问与建议,互动氛围良好,参会者和报告者都表示得到了极大的收获。

受疫情的影响,此次会议无法在意大利举办,但也积极提供多样化的学术交流平台,展现意大利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性。卫匡国研究中心提供了7段在意大利当地制作的丝绸生产视频,介绍了丝绸生产的工业层面,带领与会者们在线浏览科莫丝绸博物馆、威尼斯、佛罗伦萨古丝绸工坊Antico Setificio 、世界文化遗产圣莱乌乔建筑群、奥尔戈索洛、中世纪欧洲丝绸纺织中心卢卡等地的纺织传统和丝绸文化,为这个主要关注古代历史和技术的学术论坛增添了色彩。此外,会议的各部分之间还加入了一个介绍国际丝绸之路协会自2015年成立以来的历史的视频之旅。

闭幕式上卫匡国研究中心里卡多·斯卡特齐尼主任也欢迎大家今后去意大利实地感受丝绸和丝绸之路的魅力。


卫匡国研究中心里卡多·斯卡特齐尼主任致辞


最后,联盟主席赵丰作了总结性发言,主要提到了四点:一是支持力度大:本次研讨会得到了卫匡国研究中心、特伦托大学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力支持。二是涉及领域广:研讨会的讨论主题非常广泛,令人印象深刻,从古代到当代,从遗产到产业,从人文到生物,从绿洲丝绸之路到海上丝绸之路。三是学者年轻化:越来越多的年轻历史学家和研究人员参与到IASSRT研讨会中来,这是IASSRT发展和繁荣的一个重要标志。四是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好:我们仍然处于这个动荡和困难的疫情时期,无法到处旅行和相互见面。尽管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会议方式是一种妥协,但它在今年刚刚被实践证明是可行的。


杭州主场


特伦托主场


线上会场


与此次研讨会同期,还召开了国际丝路之绸研究联盟第六次理事会年会。

国际丝路之绸研究联盟第六次理事会年会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