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敦煌马圈湾汉代烽燧出土纺织品保护修复项目在国丝通过验收
2022-03-09

2022年3月7日,甘肃省文物局组织有关专家,在杭州中国丝绸博物馆召开“甘肃简牍博物馆藏敦煌马圈湾汉代烽燧出土纺织品保护修复项目”结项验收会。

验收会议由甘肃省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副处长(主持工作)戴子佳主持,参会的专家有:荆州市文物保护技术研究中心原主任吴顺清,浙江省博物馆技术保护部主任郑幼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出土文物保护部主任魏彦飞。

验收会现场

专家组听取了项目实施方的汇报,查看了保护修复后的文物,在对项目资料进行审查、质询后,一致认为该项目基于对所修复的文物开展价值评估、病害成因等前期研究,在实施过程中遵守文物保护修复基本原则,材料和工艺选用适当,保护效果良好,修复资料档案完备,通过项目验收。

文物验收现场

专家现场查看文物

马圈湾遗址位于敦煌西北95公里,东距玉门关遗址小方盘城11公里,是汉代的一处烽燧。其纺织品文物遗存数量较多,绝大部分为低级士吏和戍卒长期使用破损后抛弃的,出土丝织物品种有锦、绢、罗、漆纱等,颜色丰富多彩,但非常残破。

项目实施团队在全面了解典型病害和保存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对组织结构、纤维和染料等的检测分析结果,确定保护修复技术路线。采取低氧消毒、去除玻璃夹封、揭展、局部清洗、平整、形制复原、针线缝合加固的物理方法,对该批112件(组)纺织品实施了保护修复。使其在强度和柔韧度上得到改善,典型病害得到有效治理。并针对不同纺织品的保存状况及形态特点,设计制作相适宜的包装形式,便于运输、保存及展陈。

残片整理

杂色绢(050276)揭展平整前后

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中国丝绸博物馆)甘肃工作站于2018年12月5日成立,此项目是甘肃工作站的重点技术服务内容之一。截至目前,工作站培养来杭修复人员13人/次,合作完成修复项目近10项,对丝绸之路河西走廊段出土纺织品的保护和研究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