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国丝深度赋能乡村博物馆建设 26家结对帮扶展馆先后获评
2022-09-11

2022年初,“建设乡村博物馆不少于400家”被列入年度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十大民生实事”之一。此文化建设项目能够推动乡村振兴、带动文化共富,打造高品质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中国丝绸博物馆积极响应浙江省文物局提出的“国有博物馆要共同参与乡村博物馆的建设,主动开展结对帮扶指导工作”要求,充分发挥自身在纺织品展陈、科技保护、非遗传承等方面的优势,精准赋能浙江省乡村博物馆建设。截至目前,国丝结对帮扶的乡村博物馆中第一批获评7家、第二批获评19家。

获评名单1:

图1:徐缘桑基鱼塘系统历史文化博物馆 

图2: 长兴县白阜蚕茧博物馆 

图3:吴兴区太湖溇港文化展示馆 

图4:长兴县竹元村秘密交通站陈列馆

图5:“丝之始”展示馆 


获评名单2:

图1:桐乡市苏作红木博物馆 

图2:八泉蚕乡风俗体验馆 

图3:海宁市云龙记忆馆 

图4:普光村农耕记忆馆 

图5:运港村杜布馆 


获评名单3:

图1:半岭堂造纸陈列馆 

图2:慈溪棉花陈列馆 

图3:草编工艺陈列馆




国丝经验

回顾国丝结对帮扶指导乡村博物馆的工作经验,初步有以下四点。

组建专家团队,明确责任目标。由党总支书记、副馆长担任组长,陈列保管部主任、社教部主任以及馆内业务骨干组成工作专班,同时组织各部门各领域副高及以上职称专家组成专家指导团,同时制定《中国丝绸博物馆支持乡村博物馆建设方案》,落实落细工作责任,并按地域由组长和副组长分别牵头一个地区开展具体联络、调研、提出指导意见、采取具体帮扶措施等。

突出专业特色,明确帮扶对象。国丝从本馆专业特长出发,从初期的457家待评定场馆中梳理出蚕丝、织造、民俗、非遗类主题场馆21家作为重点帮扶对象,之后根据实际工作推进情况,结合当地文物局工作需求和安排,持续拓展至32家乡村展馆的帮扶建设。

深入调研指导,明确整改意见。国丝在调研帮扶过程中,根据乡村博物馆建设指南中的标准和要求,结合场馆实际情况,现场向场馆负责人和当地上级主管部门提出意见建议,之后专班人员集思广益汇总意见以书面形式反馈当地。例如,针对湖州地区的“丝之始”展示馆、马村蚕桑文化展示馆的陈列文本和嘉兴市普光村农耕记忆馆陈列方案提出修正优化改陈意见。

专班在江南蚕俗文化博物馆 

专班在雷甸珍珠(渔)文化展示馆

专班在吴兴区太湖溇港文化展示馆

开展座谈交流,深化工作方向。国丝在不同场馆多次进行面对面座谈,通过座谈交流针对场馆建设理清现状、找出问题、发现亮点、找到目标。例如,在嘉兴市八泉蚕乡风俗体验馆的座谈会上,国丝专家指出场馆要在路边设立易被看到的标识标牌并与建筑外立面上已有标牌的设计风格相协调;针对场馆内现有展柜的玻璃缝隙较大会不利于纺织品的长久保存,一方面要求馆方日常留意纺织品展示状况,另一方面国丝也提供技术保护措施的帮助;针对场馆内的桐乡蚕歌,考虑到其他场馆没有的情况下,要求继续挖掘此非遗内容,从多媒体和观众互动角度丰富观展体验感;从寻找新的展览内容上,询问到有蚕花剪纸传承人,要求做好相关非遗的记录保护工作以及开展非遗传承的社教活动。另外,针对台州黄岩的场馆,国丝联系对方召开了一次线上视频会议,此种方式在国丝专家认真思考下可以让场馆方用镜头展示出各个角落的细节,在帮扶效果上跟实地到访的效果相差不大,同时还节省出场馆间奔波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普光村农耕记忆馆座谈 

在八泉蚕乡风俗体验馆座谈

与黄岩区4家乡村馆视频连线 

对照全省文博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建设1000家乡村博物馆的目标任务,国丝开展的帮扶乡村博物馆建设工作还只是起步。下一步,国丝将从“一馆一特色”角度出发,聚焦乡村博物馆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不断向乡村博物馆传递展陈、社教等博物馆建设新理念,利用国丝自身已有资源,继续深化策展指导、讲解培训、借展服务、社教活动、技术服务、项目指导、送展览、送活动等举措,在全省推进乡村博物馆建设中不断贡献“国丝力量”。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