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中丝博和浙江理工大学合作的两项科研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2009-05-23)
2009-05-23

 


       5月23日,浙江省文物局在杭州邀请国家文物局和本省的丝绸及文物保护专家召开了科技项目验收会。由中国丝绸博物馆和浙江理工大学合作的《脆弱丝织品的丝蛋白加固研究》和《基于丝绸文物修复的薄型丝织物研究与开发》科研项目,顺利通过了省级验收。


       《脆弱丝织品的丝蛋白加固研究》为2008年浙江省启动的4个文物保护科技项目之一,该项目分析了现有的国内外的丝织品保护技术的同时,采用织物观察法、截面切片法、纵向投影法、红外光谱法等测试方法,对楚安吉五福1号墓、汉晋新疆营盘、辽耶律羽之墓、明无锡钱氏墓和杭州四眼井墓等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出土的丝纤维样品,进行了劣化形貌分析,了解文物埋藏环境对文物老化情况的影响以及关联性。在此基础上,选择天然丝素蛋白为主要加固材料,通过添加助剂,开发了丝绸文物加固体系优化了加固处理工艺。

       该项目从材料选择到技术工艺都有创新。专家组认为,项目选择天然丝素蛋白作为丝绸文物的主要仿生加固材料,使加固材料和加固对象具有同源性和亲和性,避免了其他高分子加固方法所带来的材料老化影响文物安全的问题。成功开发出的两种环境友好的丝素蛋白复合体系加固技术,均可以提高脆弱丝织品的强度,并且不影响其外观与手感;丝蛋白加固方法可以提高试样的耐老化性能特别是抗紫外性能,符合文物保护的基本要求。


       《基于丝绸文物修复的薄型丝织物研究与开发》课题,成功研发出了一种可用于糟朽类丝绸文物加固修复的薄型丝织物。目前,国内市场上还没有纺织类文物修复的专用织物,一些文物修复单位使用的多为从国外进口的称之为crepeline的较为薄透的丝织品。新研制的薄型丝织物先后用于中国丝绸博物馆、湖北荆州文物保护中心、辽宁旅顺博物馆等单位收藏的糟朽丝织品的保护,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专家组认为该项目选用细旦桑蚕丝,开发出的薄透型丝织品材料,与丝绸文物具有同源性和亲和性,可对文物起到加固保护的作用,能够充分展现文物原貌,使用方便、易于拆除,适用于糟朽类丝绸文物加固修复。该材料轻薄、经纬密度低、柔软度适宜、强度好,所测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透明度指标优于国际同类产品,成本低,可以替代进口,填补了国内空白,具有实际推广应用前景。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