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尽管由满族人统治,但是开国初年,许多宫廷礼仪制度都沿用了明朝的典章,其中也包括服饰制度。到了乾隆盛世,《大清会典》和《皇朝礼器图式》对宫廷服饰制度有了严格的规定,不同等级的服色也有了本朝特有的制度,不过丝绸的染色技术仍然传承自汉人。
为了宣传中华民族在纺织印染技艺上的创新精神,鼓励文博工作者、传统文化爱好者、印染行业专家等继承并革新天然染色技术,应用于绿色环保事业,4月18日,中国丝绸博物馆举办的“乾隆色谱——从历史档案复原清代色彩”展览在丝博的纺织品文物修复展示馆开幕。开幕式由支部副书记、馆长助理蔡琴主持,赵丰馆长和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馆长王丹为展览揭幕。馆长赵丰在致辞时说到:“乾隆王朝是一个富裕的时代,一个值得想象和怀念的时代;同时又是一个机巧的时代和一个华丽的时代,这样,经济基础、科技基础和艺术基础都有了,正是我们为什么要选择复原乾隆时代的色彩来复原并展示的原因……乾隆色谱是一个活的色谱,真实的色谱,可以被复原出来;它又具有真实性,因为有比较完整的史料记载可供核实;最后,希望通过这个工作,打通陈列与研究、分析与工艺、古代与今天、人文和自然科学之间的联系。”
本次展览共展出清代服饰36套/件,包括明黄色团龙纹实地纱盘金绣龙袍、绿地妆花蟒缎袍料、绛红色妆花缎龙袍袍料等清代早中期的典型服饰和面料。同时,我馆科研人员根据乾隆十九年至四十年京内织染局染作销算档案,初步复原出20余种宫廷服饰上的色彩,这些天然染料染色的丝绸样布也将在本次展览中呈现给观众。此外,本次展览成功地应用科学分析手段联接古代文献和历史文物,获得了良好的互相印证。展览展出时间为2014年4月18日至6月20日。
同时杭州紫荆花学校将我馆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授牌仪式也在此举行。紫荆花学校的党支部书记郑老师在授牌时致辞,其中提到该校将中国丝绸博物馆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一个非常慎重的选择和决定,中国丝绸博物馆很重视学生教育,在这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是一个非常有责任心的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