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中丝博面向青少年打造特色社会实践基地
2014-04-28

中国丝绸博物馆一直致力于面向学校的宣传和教育,鼓励青少年学生群体多接触、多学习传统文化,并早已形成了一套富有针对性和有特色的社会实践方案,让学生们在我馆社会实践期间可以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

春假期间,杭六中初二(1)班的29位同学来到中国丝绸博物馆,开展为期三天的社会实践。通过参观和实践活动,使同学们更具体和深刻地了解中国的丝绸历史,增强同学们的文化自豪感和认同感,培养同学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和团队活动,还能提高学生组织纪律意识,培养学生公共空间意识和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

三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紧凑,首先,同学们听取了本馆专业讲解员的讲解,使同学们了解讲解员工作的特点,学习专业讲解工作必须具备的认真态度;让同学们能自己做一回讲解员,培养准确、清晰、流畅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此后,由楼杭燕老师为同学们讲解礼仪接待规范。经过培训之后,同学们分组负责各个展厅区块,熟悉讲解稿,进行初步讲解练习。很快地,同学们就有了讲解的机会,他们配合讲解员为陶子幼儿园的小朋友们讲解了丝绸故事和蚕桑知识。

学习的过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罗铁家老师为同学们上了一堂“品丝绸之美 · 话吉祥纹样”讲座。讲座配合视频教学,向同学们介绍了古代各种丝绸纹样上的吉祥寓意,不仅让同学们了解了纹样背后趣味十足的内涵和故事,还学习到了古代社会生活中的礼制文化。而为了让同学们体会中国丝绸的博大精深,感受古老染色技艺的神奇,我们还为同学们安排了一场精彩的扎染体验课,让每一位同学都亲身体验传统染色技艺,并亲手做出一件属于自己的作品。

最后,为了检验同学们讲解实践的成果,由专业讲解员作为评委老师,听取每位同学的讲解,根据考核结果,评选出最优秀的五位“讲解员”,并赠送他们每人一盒蚕宝宝,让同学们有机会亲手“抚育”蚕宝宝长大直至结茧,加深他们对本次社会实践的印象,更近距离接触和观察蚕宝宝这种神奇的昆虫。

实践活动结束后,该班的同学们表示,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他们对丝绸和蚕桑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还参与了扎染等互动项目,在以后再次接触到丝绸,一定会更有亲切感。另外,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他们初步学习到了人与人之间交往时应当遵循的礼仪和礼貌。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