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要求我们充分挖掘和利用宝贵的文化遗产资源,促进文化繁荣,助推经济发展,造福万千百姓。为了让公众更好地了解丝绸文化,今年的遗产日丝博组织了多项活动,让公众零距离体验丝绸文化遗产。
纺织品文物修复展示馆是中国丝绸博物馆在国家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区域创新联盟(浙江省)的平台之上所建立的国家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区域创新联盟(浙江省)示范应用基地。修复展示馆一楼用于纺织品的信息提取、修复、研究等工作,观众在二楼可以通过大玻璃看到一楼工作室内部分工作场景。一般观众在博物馆的展厅所看到的都是光彩照人的古代服饰、织物,却并不知这些纺织品是如何从腐朽化为神奇的。6月14日,修复展示馆的工作室首次对公众实行开放,使社会大众有机会近距离接触纺织品文物,亲眼目睹修复人员是如何将残破糟朽的织物恢复其原有的形态,从而了解一些博物馆展厅背后的故事。
上午,工作室首先迎来的客人是由浙江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楼可程馆长带领的近20位在杭参加会议的中外专家,包括来自美国洛杉机的著名考古学者罗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郭物研究员等。专家们饶有兴致地参观了修复展示馆,着重看了新疆出土的纺织品的修复,并与修复人员交流了文物研究及修复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下午,由钱江晚报经过网络报名和筛选征集的20多名来自社会各界的公众来到修复展示馆工作室。他们按工作人员的要求有序地进入修复馆后,怀着新奇的心情观看了纺织品文物修复工作的每个步骤,参观结束后,纷纷感叹从来没想到展柜里漂亮的服饰还要经历如此繁复的修复工作,并由衷的对修复人员的耐心与细心表示极为敬佩。
参观完修复馆后,这些公众还免费体验了丝绸手工扎染活动。丝绸扎染是我国传统的染色工艺,由博物馆的老师讲解丝绸扎染历史、扎染原理及方法后,让参与者们亲自制作一块扎染作品,并可以带回家留作永久的纪念,大家在体验中收获颇丰。
与此同时,我馆的“丝绸文化展览”以巡回展的形式送到杭城的太庙、净寺等社区,将文化遗产带入普通公众的生活。
博物馆希望通过这些活动,增强公众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意识,让丝绸文化遗产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