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2021丝绸之路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成功举办“丝绸之路的学术研究与展览策划”学术沙龙
2021-06-06

2021年6月3日,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主办,北京大学中古史研究中心和中国丝绸博物馆协办的“学术沙龙:丝绸之路的学术研究与展览策划”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举行。该活动是“2021丝绸之路周”的联动活动之一,主办方邀请了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荣新江、朱玉麒、史睿、清华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尚刚、中国地质博物馆研究馆员陈开宇以及《故宫博物院院刊》执行主编张露研究员出席,共同探讨当今博物馆进行丝绸之路主题展览的策展现状以及接下来的策展方向。沙龙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副院长沈睿文主持。

赵丰馆长首先介绍了中国丝绸博物馆从2015年开始每年策划的丝绸之路主题的展览,重点介绍了今年荣获全国十大精品展览的“众望同归:丝绸之路的前世今生”展,还介绍了今年6月18日即将开幕的另一丝绸之路主题展览“万物生灵:丝绸之路上的动物与植物”和将要上线的丝绸之路数字博物馆。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荣新江指出:北大学者的目标就是在学术研究时要努力走在最前沿,冲上学术的最高点。同时,在学有余地时要学以致用,跟博物馆合作,博物馆不仅是普及知识的场所,也是传播前沿学术成果的重要场所。在博物馆里展现丝绸之路,有助于推动全世界对于丝绸之路的认知。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称赞此次学术沙龙能够对于获奖展览再次进行剖析和思考,从形式到内容都很好。他指出,好的展览至少有两大特点,一是有学术积淀,二是能启发心智,他还特意提到,明星文物、精品堆积并不一定代表较高的学术能力。一件或少数几件文物,也可以办一个好展览。展览不需要采取一家之言,若看完一个展览后观众还能提出新的问题,那更是一个好的展览。杭侃教授也提出,“众望同归”展览的缺点可能是信息量太大,深度足够,但生动性不足。他建议国丝在展前和展后都要搞好观众调查。

清华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尚刚建议赵丰馆长能多到观众中去为他们做讲解,尤其是对青年人有正确的引导。

陈开宇、张露、朱玉麒、史睿等都发表了独特的见解。

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在总结发言中说道,办展览主要是讲故事,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策展人政治观、历史观和文化观。为了提升博物馆展览水平,可以通过以下两条途径:第一,要建立一种机制,将历史、科学、考古研究和其它多学科的成果与展览相结合,提高展览的学术性;第二,要注意对展览的总结、反思和评论作为重要成果进行整理和出版,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博物馆界良好的学风,还可以为博物馆行业留下珍贵的档案资料,也有利于博物馆学科建设和展陈水平的提升。

谈到中国丝绸博物馆和“众望同归”展览,刘曙光指出:国丝紧密结合自身特性和工作实际,紧紧围绕当前国际文化交流需求,近些年来坚持以丝绸之路主题来办展览,大方向是正确的。“众望同归”展览学术根基扎实、可靠,形式和内容都很讲究,精益求精,获得2020年度十大精品大奖,可谓实至名归。但似乎也存在着知识点密集、各章节都过于饱满等瑕疵,希望今后国丝在策展时要在“举重若轻”上多用点心思,合理安排知识点的深浅层次让展览的节奏感更好一点。

学术沙龙的详细报道,也将在《故宫博物院院刊》中详细推出,敬请期待。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