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一物Vol.30|三件唐代刺绣囊袋
2021-06-07

作者:弥卓君


在中国丝绸博物馆“胡汉之间——唐代丝绸服饰展”中有来自甘肃省博物馆藏的三件囊袋,目前正在展出中。

红地刺绣圆珠纹绫袋,形制略呈椭圆形,红色暗花绫为地,以黄、棕两色绣线绣出两条直线长方形边框,直线内绣有三瓣小花,边框内再绣有竖排三层联珠圆环两个,圆环外面空间为三角联珠纹,袋子底部绣以四层圆珠环装饰。针法为锁绣。袋口有编结的红色线绳用以抽系,绳带端有一穗。图案简朴,色彩鲜艳。

唐代 红地刺绣圆珠纹绫袋

甘肃省博物馆藏

27.5厘米×18厘米


褐地刺绣花卉绫袋,呈圆柱形,以褐色菱格纹暗花绫为地,用黄色绣线以锁绣绣出三瓣小花,中间和底部再用锁绣绣出直线和圆珠作装饰。袋口有四根黄色线绳,可用以抽系,绳的两端缀有四穗。

唐代 红地刺绣圆珠纹绫袋

甘肃省博物馆藏

23厘米×13厘米


褐地刺绣花卉纹囊袋,袋身通体以黄、褐、蓝色丝线采用劈针针法绣制。劈针属于接针的一种,在刺绣时后一针从前一针绣线的中间穿出再前行。绣袋通体针线紧密,图案先用褐色线绣出底纹,再以绿色、暗红色等绣线绣出方形框,在方形框内填以四瓣花卉纹,方框外以唐草纹装饰。袋口用绿色绳带编织而成,富有装饰性。整体色调由浅至深,呈现出纹样的立体感。

唐代 褐地刺绣花卉纹囊袋

甘肃省博物馆藏

19厘米×宽12厘米


“袋”为衣兜或用布、皮等做成的盛东西的器物。原始社会采用天然材料当做包袋使用。商周时期佩囊开始普遍,囊袋采用皮革缝制,因此也叫鞶囊。新疆鄯善苏巴什叶古墓出土的鞶囊以羊皮制成,囊口开敞,缀有皮带,便于栓挂。汉代囊袋的形式丰富多样,并有各种不同的称谓,盛放帛书的为“腾囊”,盛放印绶的为“绶囊”,盛放文书的为“书囊”,盛放香料的为“薰囊”,并且在汉代的的日用品中香囊、梳妆袋多了起来。1984年新疆洛浦县山普拉墓葬出土的浅缘绢刺绣花草纹镜袋,用锦片、绮条拼接缝缀而成,内衬毛布,周边镶以红绢,打开后呈椭圆形,表面用较粗的线绣出折线组成的网格纹,一边装有一面小铜镜,另一边装有木梳,用时打开,用毕折合,还附有提袋,以便佩挂。类似的梳妆袋在民丰县尼雅址的东汉墓葬也有发现。香囊以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所出的四件较为典型,分别为信期绣绮香囊、信期绣罗绮香囊、香色罗绮香囊、信期绣绢香囊,形式大体相同。

汉代浅缘绢刺绣花草纹镜袋 (新疆山普拉墓葬出土)

汉代信期绣绮香囊 (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


唐代囊袋作为重要的佩饰,体现在各种生活当中,在书画、壁画、石刻及陶俑上都有出现。在唐代新城公主墓壁画《秉烛与黑披帛二女仕图》中,手持烛台男装女仕腰间革带上就佩有一种扁圆形的抽口小囊, 唐代称为“承露囊” 。唐代画家阎立本《步辇图》中的吐蕃使者身上佩戴的承露囊,也反映了当时佩戴香囊的习俗。

唐代秉烛与黑披帛二女仕图(新城公主墓壁画)

此外唐代官吏还佩带一种叫“鱼袋”的囊袋。鱼袋用帛织造, 内盛鱼符, 作为五品以上官员的身份标志。


参考文献:

[1]金琳.中国古代织绣囊袋[J].南方文物,1999(02):117-121.

[2]王乐,赵丰.从敦煌发现的刺绣看唐代刺绣的种类及其变化[J].丝绸,2012,49(09):60-65.

[3]许天玉. 古代包袋的形式演变与价值表征[C]// 2008武汉科技学院服装学院论坛. 2008.

[4]张美芳, 李绵璐. 中国织绣服饰全集:刺绣卷[M].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