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一物Vol.37|灰绿色带补丁男式军大衣
2021-08-06

作者:汪自强


灰绿色带补丁男式军大衣

1950年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垦博物馆藏

此件军大衣主体为军绿斜纹布及羊皮毛缝制而成,单排扣,斜插口袋,毛领。大衣经缝补后十分厚重,袖子处几乎无法折叠,里外均有多层的补丁。尤其是内部,还有羊毛补丁,因为长期的穿着,羊毛已经有磨损及污染。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的石河子市以“戈壁明珠,军垦名城”著称,这与它在历史上一度是新疆兵团总部所在地有关。新中国成立初期,王震将军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新疆。新疆地处祖国西北,入疆需要长途跋涉,从内地大规模运输粮食进疆显然不切实际,要想在当地站稳脚跟,温饱只能靠军队自己解决。于是,以王震将军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和人民军队,在这里拉动了开天辟地的“军垦第一犁”。

兵团第八师121团里有一位名叫王德民的普通军垦战士,他是当初建设大军中的一员。在20多年前,老人将一件珍藏许久的大衣捐给了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令人震惊的,是这件大衣上有296块补丁。虽然补丁大大小小,花花绿绿,材质也不相同,但我们仍然可以清晰地辨认出,它原本是一件军装。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缩影。当时的军垦战士们极度节约物资,为的是将省下的资金投入军人合作社,作为工业建设的投资。几乎每一位军垦战士的衣服都是这样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广大兵团军垦战士就是这样扎根边疆,与当地各民族一起,艰苦奋斗、不畏险阻,把戈壁荒漠改造成了生态绿洲,开创了新疆现代化的事业。

灰绿色带补丁男式军大衣形制图

这件军大衣已经成为了博物馆的一级文物,中国丝绸博物馆负责这件文物的保护修复方案编制工作,在第一时间开展信息采集工作。对此件文物全面了解病害、保存现状和科学测试的基础上对文物主体展开了研究,完成了修复方案。

灰绿色带补丁男式军大衣组织结构图

这件朴实无华的补丁男式军大衣,从侧面反映出兵团人在沙漠深处仗剑扶犁,屯垦戍边的英雄壮举。兵团人近七十年的奋斗,不仅在开发建设边疆、增进民族团结、维护新疆稳定、巩固祖国边防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更铸就了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

来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这件男式军大衣,里面的一块块补丁,不仅记录着屯垦戍边的恢宏历史,更是展示新疆兵团屯垦文化的重要窗口,是兵团精神的体现。兵团精神是人民军队在长期革命战争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南泥湾精神等红色革命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几代兵团人扎根边疆、报效祖国的强大动力,是兵团事业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力量源泉。


资料来源:

1.“兵团岁月”——中国丝绸博物馆微党课

2.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垦博物馆提供

3.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垦博物馆藏纺织品革命文物保护修复方案(一期),方案编号:2019-04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