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一例Vol.16丨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藏手袋的修复
2023-12-31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始建于1927年,主要展示欧洲犹太人避难上海的历史。在该馆的“同舟共济”展厅内,一件经由中国丝绸博物馆修复后的手袋述说着中国人民与犹太难民交往的真实历史。

01 保存状况

手袋未修复之前,整体破损严重,袋口下沿大部分针线开裂,露出里衬,很多不同颜色的小珠均已掉落,并有一些破洞,图案已不完整。

图1 手袋未修复之前

图2 残缺与破损


02 修复过程

2.1 污染物清洁

使用博物馆专用吸尘器,吸除隐藏在手袋表面的灰尘、污物等。由于手袋表面局部存在黄色污染物,利用棉签蘸取去离子水和酒精,在污染部位沿纤维方向轻柔滚动,逐步将污染物去除。

2.2 修复模具制作

由于手袋较为褶皱,如内部空间不能得到支撑,褶皱的平整处理将比较困难,需要先制作修复模型,以此进行褶皱去除并提高手袋的平整性,同时便于破裂和残缺部位的修复。修复模型根据手袋内部空间尺寸采用泡沫与丝绸而制成。在平整和针线修复过程中,模型一直置于手袋内部。

图3  修复模具制作

2.3 背衬材料制作

用便携式显微镜(Scalar)观察组织结构,确认手袋里衬的织物组织结构后,选用与其相匹配的织物进行染色,背衬颜色需利用测色仪(CM-700d, 柯尼卡美能达)进行染色后织物色差校准,使背衬织物颜色与手袋里衬的颜色一致。图片  图片图片

图4 组织结构拍摄 

图5 背衬材料

2.4 串珠位置复原

由于散落的小珠较多,需要先确认小珠位置,根据手袋原始图案,将小珠按照图案串缀至原始位置。

图6 手袋纹样平面图

该手袋未修复前由于无支撑物,皱褶比较严重。修复模型填充内部后,褶皱部位在还潮处理24小时后得以平整,但对于某些顽固的折痕应在保证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尽量予以去除,实在无法消除则保留。

图7 串珠与平整 

2.5缝合加固

手袋主体的材料为丝织品,由于上面串缀了很多小珠,又由于年代与使用关系,拉伸受力后丝织品的强度减弱,袋口的强度不足以与金属挂链相连接,所以在手袋的中间层加入保护绉丝纱材料,利用绉丝纱进行缝合与连接。而小珠颜色较多,根据图案选择不同的丝线进行穿缀。

关键点:在比较脆弱的织物部位,使用的针脚要疏松,松紧恰当;在金属链连接处,由于受力较为集中,需要整个袋口圆形部分的施针均匀。

图8 缝合加固


03 修复效果

通过上述修复步骤后,手袋就完成了修复。修复前,该手袋较为破损,形制无法直观显示,小珠散落较多,表面存有灰尘和污染物,且褶皱无支撑;修复后,表面纹理清晰,形制完整直观。

图9 修复后的手袋 

手袋背后的故事

1940年在上海开米店的金老先生,将自己的辛苦收入借给了一对着急为高烧孩子看病的犹太难民夫妇,当时犹太夫妇以这件手袋为抵押,并表示有钱就赎回,但之后未曾再见。金老先生祖孙三代就一直保存着这件珍贵手袋,后来交由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收藏,期待着手袋能与这对犹太夫妇后裔再见。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