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千年技艺代代传承——大家来养蚕宝宝
2018-01-02

  活动项目:饲养蚕宝宝
  活动时间:4月下旬至5月中旬
  合作单位:浙江大学动物科学院蚕学系

  活动主题:
  与杭州市小学课程相衔接,与博物馆办馆理念、陈列展览内容相结合,推出融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的养蚕活动。栽桑养蚕是中国人的发明

,也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城市化进程中,这种传统在慢慢消失,使得今天的中小学生对这些本该在我们身边十分熟悉的东西感到

陌生。通过活动,让少年儿童与蚕宝宝亲密接触,开拓他们的科学视野,丰富他们的蚕桑知识,培养他们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地球家园的热爱,增进对蚕桑

丝绸文化的了解,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活动内容:
  科普养蚕活动由中国丝绸博物馆和浙江大学动物科学院蚕学系联合举办。我们向每位参加活动的学生提供成套的活动材料,包括一个养蚕盒、 10条

蚕(三龄蚕,其中有能结彩色茧的蚕)、一份怎样饲养蚕宝宝的说明书以及蚕宝宝成长所需的新鲜桑叶。为了保证蚕宝宝能吃上新鲜的桑叶,我们每周及

时补充供应桑叶一次,直到蚕宝宝吐丝结茧。在养蚕期间,通过网络或上门指导,解答同学们在养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鼓励同学们写养蚕观察日记

。养蚕结束后,我们会指导同学们怎样处理和保存蚕茧,辅导他们利用蚕茧制作工艺品,或者利用蚕茧进行缫丝实践,了解从茧变丝的过程。最后,我们

还会在参加活动的学校中举办活动征文、摄影、绘画、手工艺品比赛,获奖的作品将有机会在博物馆展出。
  
  活动组织形式:
  本教育项目针对散客和集体参与者,采用两种不同的组织形式。
  散客是在养蚕期间,自己到博物馆购买成套的养蚕盒一份,以后每周领取桑叶一袋,直至蚕宝宝吐丝结茧。
  集体主要包括学校、幼儿园、教育机构、少年宫等单位。为了便于养蚕份数的统计,需要在活动开始前一个月向参与集体发出征订通知书。我们主要

通过科学教师QQ群、电话通知以及邮寄通知征订单的方式,确定参与活动的人数、单位详细地址、联系人等。
  活动开始后,按征订单的信息将蚕宝宝和桑叶送到每所学校,并定期提供桑叶,直到蚕宝宝吐丝结茧为止。为配合活动,还到学校开展讲座、流动展

览、手工缫丝表演等活动。

  辅助推广活动:
  在推出“大家来养蚕宝宝”活动的同时,我们还采取了相应的辅助推广活动。
  通过展览形式推广。在养蚕活动期间,我馆特制有一套关于“中国丝绸文化”的展板免费提供所需学校进行展出。展览主要展示蚕的一生、蚕及蚕茧

的品种、丝绸的传说、丝绸染缬、丝绸工艺、绫罗绸缎、丝绸之路、丝织成语等内容,同时提供我馆摄制的《蚕的一生》科教片进行教学播放,以动静结

合的方式,吸引更多学生参与活动。
  通过宣传册推广。为配合活动,专门设计、印刷了“蚕的故事”宣传册,赠送给活动参与者。宣传册的内容包括养蚕问答、蚕宝宝成长日记等内容。
  通过合作活动推广。与上海虹口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合作,实现活动跨地区推广,有3000多名上海青少年参与活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通过讲座形式推广。配合教学需要上门开展《蚕的一生》科普讲座,讲座通过大量生动的图片解读蚕的奥秘,深入浅出,寓教于乐,深受广大学生的

喜爱。
  通过缫丝表演的形式推广。养蚕活动结束后,推出手工缫丝表演活动,派出工作人员走进学校,现场为同学们表演手工缫丝传统技艺。定向和某所学

校举行年级性的“丝绸文化大课堂”的大型知识娱乐型活动,在活动中开展手工缫丝比赛等集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的游戏。
  通过发展长期联络人推广。将每所学校的科学老师和辅导员发展为活动协调人,通过网络加强与他们的联络。这种做法,已与国际博物馆的教育推广

活动接轨。活动协调人在养蚕活动的推广和组织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通过宣传资料发放推广。将带有养蚕活动介绍的宣传资料发送到各大博物馆和旅游集散中心,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人参与。
  通过互联网推广。在我馆微博和官网,发布养蚕通知和征订信息,及时报道养蚕活动花絮以及活动成果。建立科普养蚕QQ群,由蚕桑专家在线与同学

和家长互动,解答他们在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传播科学的养蚕方法。
  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推广方式,“大家来养蚕宝宝”活动形成了从博物馆到家庭再到学校等教育机构的覆盖网络,不仅在杭州地区受到中小学生的欢

迎,而且推广到上海地区,深受上海青少年的喜爱。作为我馆的招牌教育项目,中国博物馆协会拟把这一项目作为2013年“博物馆与记忆”的内容,表明

活动不仅在社会受到欢迎,也得到了博物馆界的认同。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