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众望同归 | 刘迎胜:“草原丝绸之路”考察简介
2020-07-31

【小丝按】2020年6月19日起,2020丝绸之路周的配套特展之一的“众望同归:丝绸之路的前世今生”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开幕。为此,我们特别邀请了一批丝绸之路相关的著名学者为“众望同归”特展提供咨询并写作了相关文章。我们会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及相关平台陆续刊登,第十篇由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刘迎胜提供。原文《“草原丝绸之路”考察简记》刊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2年第3期,P122-143。为避免出错,文中地名均采用考察时名称,文中配图来自网络。


受中国联合国教科文全国委员会的委派,我于1991年春夏之际参加了举世瞩目的草原丝绸之路考察。历时两个月,行程1万3千公里。乘汽车穿越土库曼、乌兹别克、塔吉克、吉尔吉斯和哈萨克五个中亚共和国的古代文明中心,涉及呼罗瑚、花剌子模、粟特、巴克特里亚、骨咄、苏对沙那、拔汗那(大宛)、察赤、讹打剌、塔剌思、碎叶、裴罗将军城、热海等地。现将此次考察的主要情况作简要介绍。

 

“草原之路”考察分二次进行.先考察东段(阿什哈巴德―阿拉木图),待条件成熟后再考察西段。这次进行的是“草原之路”东段考察.东段考察本身亦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从阿什哈巴德至塔什干,第二阶段从塔什干至阿拉木图。

 

一、考察路线

 苏联(为避免出错,文中地名均用考察时的名称)为组织这次活动,曾于1989年事先单独搞过一次考察,其走向与这次考察大体一致,但路线不完全一样。他们从敖德萨出发,向东行,穿越中苏边界,到达乌鲁木齐、西安、北京及日本。考察的经过由苏方拍成了电影,他们在这次考察途中向考察队员放过。

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计划,“草原丝路”考察西起黑海之滨的敖德萨,东至中国边境附近的哈萨克共和国首府阿拉木图,先考察东段(阿什哈巴德―阿拉木图)、后视条件成熟后考察西段(敖德萨—阿什哈巴德)。

此次进行的是“草原丝路”的东段考察,西起土库曼共和国首都阿什哈巴德,东至哈萨克共和国首都阿拉木图。东段考察本身亦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阿什哈德至乌兹别克共和国首府塔什干;第二阶段,自塔什干至阿拉木图。

 

在我国进行“沙漠之路”考察时,所循路线基本上沿古代内地通西域的南道。而“草原丝路考察”则不然。如果望文生义地认为,这次考察既被称为“草原丝路”,其所经路线就必然是历史是上曾经使用过的经过欧亚草原的东西交通线,那就错了。古代穿越欧亚草原的交通线,在唐代贾耽的《皇华四达记》和蒙元时代的东西史料中有明确记载。而此次考察的走线却不能从这一层意义上来理解。

首先,这次考察的第一阶段,也即从阿什哈巴德到塔什干,主要是在沙漠和绿洲之间穿行,其自然景观近似于在我国进行的“沙漠之路”考察所见者。所不同的是,这次考察路线不是严格按照古代传统的东西交通线,而是事先确定好要考察哪些古城和遗址,然后拟出路线。

其次,考察的第二阶段,也就是过了塔什干以后,才真正进入草原地区。总之,这次考察不是一次对古代穿越欧亚草原的旅行的模仿。我认为这次路线拟定得非常好,经过许多从来不对外国人开放的地区。循传统交通线只能看到有限的古迹,而这次规划的路线却使我们在最短时间里看到了最多的东西。


这次“草原之路”东段考察具体路线如下:

第一阶段,起点:土库曼共和国首都阿什哈巴德→谋夫(谋夫州首府)→查尔周(查尔州首府)→克尔基(查尔周州)→查尔周→塔沙乌兹(塔沙乌兹州首府)→进入乌兹别克共和国→努库斯(卡拉卡尔巴克自治共和国首府)→乌尔根奇(花剌子模州首府)→希瓦(花剌子模州)→布哈拉(布哈拉首府)→沙赫里·沙勃兹(卡什卡达里亚州)→捷尔梅兹(苏尔汉州首府)→进入塔吉克共和国→库尔干秋别(库尔干秋别州首府)→库里亚布(库里亚布州首府)→杜尚别(塔吉克共和国首都)→进入乌兹别克共和国→经捷脑(苏尔汉州)、捷尔梅兹、沙赫里·沙勃兹→撒马尔罕(撒马尔罕州首府)→进入塔吉克共和国→半制肯特(忽毡州,旧称列宁纳巴德)→回乌兹别克共和国→撒马尔罕→进入塔吉克共和国→乌拉秋别(忽毡州)→忽毡(忽毡州首府)→通过乌兹别克共和国费尔干那州→进入吉尔吉斯共和国→奥什(奥什州首府)→乌兹根(奥什州)→奥什→进入乌兹别克共和国→安集延(安集延州首府)→纳马干(纳马干州首府)→进入塔吉克共和国→经忽毡州→进入乌兹别克共和国→经撒尔达里尔州→塔什干(乌兹别克共和国首都)。

第二阶段,起点:塔什干→进入哈萨克共和国→奇姆肯特(奇姆肯特州首府)→坎陶(奇姆肯特州)→土尔其斯坦(奇姆肯特州)→讹提剌儿(奇姆肯特州)→奇姆肯特→江布尔(江布尔州首府)→麦尔基(江布尔州)→进入吉尔吉斯共和国→别什开克(吉尔吉斯共和国首都,旧名伏龙芝)→布拉纳(裴罗将军城.别什开克地区)→阿克贝希姆(碎叶,别什开克地区)→克拉斯那亚·列契卡(新城,别什开克地区)→米粮川(别什开克地区)→别什开克→乔尔潘阿塔(伊塞克湖州)→进入哈萨克共和国→克根(阿拉木图地区)→潘菲洛夫(塔勒达库尔干省)→霍尔果斯(塔尔达库干省)→阿拉木图(哈萨克共和国首都)→伊赛克·库尔干阿拉木图地区)→阿拉木图→“圣山”(江布尔州)→阿拉木图。

 

二、考察队的组成

4月19日晚,在阿什哈巴德的全体考察队员大会上,各国学者选举巴基斯坦考古学家达尼教授为考察队科学领队,五个中亚共和国各有一名代表性学者为副领队。副领队中主要负责的是乌兹别克共和国科学院院土考古学家阿斯卡洛夫,他参加了在我国举行的沙漠之路考察,其他副领队在考察队进入有关共和国时,负责安排活动。阿富汗、中国、埃及、法国、德国、印度、伊朗、以色列、意大利、日本、韩国、蒙古、巴基斯坦、菲律宾、波兰、瑞士、土耳其、泰国、荷兰、英国、美国、加拿大、苏联等20余国的学者和新闻媒介人员参加了这次考察。学者中以考古学家为主,还有历史学家、艺术史专家、佛学家、祆学家、农业史专家、地理学家、制图专家、突厥学家、蒙古学家、阿拉伯学家、伊朗学家、人类学家等。多数学者参加全程考察,但途中更换的也不少。

中国学者参加全程考察的除我以外,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孟凡人、北京大学考古系青年学者齐东方。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青年学者吴玉贵参加了第二阶段考察。

苏方参加考察的学者阵容很强,包括了全苏各地研究中亚的学者,以考古学家为主。先后参加考察和学术会议的苏联学者达100余人。除了巴基斯坦的达尼教授以外,考察队中还包括了一些世界著名的中亚学家,如苏联科学院的考古学家马松、美国哈佛大学的中亚学家弗赖、土耳其的托干夫人等。考察队中还包括苏联教科文全委会官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和苏方的安全人员。全队始终保持在100人以上。


 

三、考察日程

我于1991年4月15日自北京起程,乘飞机当日抵莫斯科。4月19日,全体考察队员乘苏方教科文全委会包租的图154型飞机自莫斯科启程,向西南飞行近2500公里,到达这次考察的起点,土库曼共和国首府阿什哈巴德。

第一阶段:

4月19-24日,在阿什哈巴德和谋夫一线,考察队踏勘了阿什哈巴德城郊的安息王朝故都尼萨(Nisa)旧城遗址,著名的安努文化遗址,位于谋夫绿洲西边缘的古城遗址阿必瓦尔德,距谋夫新城以东30公里的古马鲁历代遗址,其中包括杜环《经行记》所提到佛寺之一的发掘现场,并参观了这些地方的博物馆。

尼萨(Nisa)旧城遗址 

4月24-28日,沿阿姆河中、下游西岸考察。其中包括查尔周城南12公里处的古阿姆河重要渡口阿木勒遗址(古时从粟特布哈拉之地前往波斯的要津),位于苏阿边境不远处的克尔基(古粟特之卡尔希至呼罗瑚谋夫地区途中古渡),距阿姆河下游塔沙乌兹城60公里处之花剌子模沙时代至帖木儿时代札马克沙尔(Zamakshar)古城遗址(古花剌子模灌溉系统的中心),玉龙杰赤,花剌子模古城密子打干(Mizdakhkan)(包括唐火寻时代城墙),阿姆河下游古河道附近之古迹(包括公元3-4世纪古萨勒马泰人、公元9-14世纪古思、钦察游牧部落遗址、古花剌子模边墙故址,及距玉龙杰赤不远的花剌子模沙—蒙古时代的古城等)。

谷歌地图中的札马克沙尔(Zamakshar)古城

密子打干(Mizdakhkan)古城 

4月30日-5日4日,考察乌兹别克所属花剌子模旧地并举行学术讨论会。考察的主要内容是:切勒皮克(Chelpik)祆教遗址,公元2-3世纪古花剌子模东都柯提坡考古发掘现场托普拉克·卡拉,公元4-8世纪之花剌子模东都柯提新城遗址阿亚斯·卡拉,《突厥世系》的作者阿布勒哈齐的居地希瓦古城等。考察途中的第一次国际学术讨论会于5月2-3日在希瓦(Khiva)古城举行,会议主题为:“北方丝路沿线的商栈与城市的重要性”,来自不同国家的数十位学者分别作了发言。孟凡人发言的重点是《北魏洛阳城与中亚古城的形制之间的关系》。我的论文题目是《十三世纪中国北方驿传系统的形成》。

希瓦(Khiva)古城

5月5-9日,布哈拉(Bukhara)——捷尔梅兹地区。踏勘的主要遗址是布哈拉市中心1238年塔剌比反抗蒙古人而起兵聚义的阿尔克堡;位于布哈拉西北距阿姆河110公里处之瓦拉赫沙古城发掘现场(公元前3-2世纪至11世纪);昭武九姓之一的毕国遗址(拜城)发掘现场(西去布哈拉55公里);距那黑沙不古城6公里的埃尔库尔干遗址;帖木儿的诞生地沙赫里·沙勃兹(渴石);古粟特与吐火罗之间的天然分界“铁门”;捷尔梅兹的火者·哈钦·忒尔迷清真寺;怛密古城;北距捷尔梅兹65公里,位于设拉巴德河谷布斯坦赛的夹尔库坦遗址(公元前16-15世纪),并参观这些地方的博物馆。在布哈拉所见与中国有关之文物有:市博物馆中陈列的一幅19世纪的维吾尔地毯,其上有中国道教的太极图案;19世纪布哈拉汗国的夏宫中的一个瓷盘,上绘长江流域风景名胜五老峰、庐山瀑布、徐亭烟柳、白鹿七洞、九江关、麻姑仙坛、花州春香、南涌归踪、滕王高风、东湖夜月。

null

布哈拉(Bukhara)市

5月10-14日,帕米尔高原西部。我们去过和经过的古遗址和古建筑有:位于阿姆河边界北侧,南距沙尔图兹城45公里之“石宫”(Taht-i Sangin);《大唐西域记》之鞠和衍那旧地库巴地雍,《大唐西域记》中的珂咄罗(骨咄)旧地库里亚布;骨咄地区重要的古城胡勒布克残存的衙署所在地(10-11世纪);石汗那旧地;西南距杜尚别35公里的希萨尔古城(17-19世纪);距杜尚别(Dushanbe)45公里卡拉塔格河畔的公元1-7世纪的沙赫里南(Shahr-i Nan)古城;东北距杜尚别20公里处吉萨尔河流域小城遗址卡拉舒德曼(即唐代天马都督府所在地数瞒城);天马都督府之忽伦城遗址哈伦;捷脑与舒尔其之间的达尔维尔津·特帕遗址(即大月氏越阿姆河进入大夏之前的居地),并参观这些地方的博物馆和塔吉克共和国科学院考古所文物室等。

杜尚别的梅夫拉娜·雅库布·查尔基清真寺

5月15-17日,撒马尔罕及泽拉夫善河中上游地区。这一阶段是我们考察的高潮之一。所经所见的主要古迹遗址有:撒马尔罕的1424-29年建造的兀鲁伯天文台(Ulugh Beg Observatory),帖木儿朝女眷的陵园沙黑·津德(建于14-16世纪,共有陵墓20余座),妣妣哈努姆清真寺(帖木儿之妃撒莱·木勒克哈努姆的陵园),撒马尔罕博物馆近旁的列吉斯坦建筑群,帖木儿及其师之陵园,古撒马尔罕城阿弗拉昔雅卜遗址(13世纪初花剌子模迁都于此,摩诃末算端的新宫遗址尚在),公元5-8世纪的夹尔·特帕遗址(东距撒马尔罕58公里,西距片治肯特15公里,北依泽拉夫善河),片治肯特(Panjikent)古城,片治肯特城以东15公里处的苏·津那(乌兹别克人中帖木儿所出之巴鲁剌思部之居地)。此外还参观了撤马尔罕历史研究所。我们所看到的最好的博物馆是撒马尔罕博物馆和阿弗拉昔雅卜遗址近旁的博物馆,那里陈列的文物中包括唐代粟特壁画(画中有中国人的形象),唐代粟特仿中国形制的铜钱,仿中国铜镜等。在夹尔·特帕遗址的考古现场陈列的文物中有一面铜镜,上面铸有十二生肖图案,发现于8世纪中叶的地层中。据齐东方判断,为隋代钢镜。

兀鲁伯天文台(Ulugh Beg Observatory)

片治肯特(Panjikent)古城的粟特壁画

5月18-25日,费尔干那盆地。考察队所经所见的古迹有:撤马尔罕古“长城”(长约80公里),唐代粟特苏对沙那(Sutrishna)城的旧址(东曹国)乌尔秋别市(东距撒马尔罕220公里,西距忽毡62公里),明代无名氏所著录《西域土地人物略》中之坎的把丹今地坎尼巴丹小镇,浩罕(Kokand)王宫(现为当地的博物馆),《元经世大典图》麻儿亦襄城今地马尔革兰城,其城郊之吉普赛人(“罗里”人)的居地阿勒特·阿里黑小村,奥什城边缘的塔合台·苏莱曹山下东北方的哈剌汗朝时代一所清真寺的大净房舍遗址,乌兹根哈剌汗朝时代的古建筑(包括一座宣礼塔和三座陵园),帖木儿的后裔、印度莫卧尔王朝的建立者巴布尔(1483-1530)诞生地安集延纪念馆,纳马干北方的卡散赛(元代之可伞)的古城阿克西肯特(Akhsikent)(唐代的西犍城)。纳马干市博物馆内收藏有1688年在蒙切克·特帕发现的公元5-6世纪的丝绸,包括一些残片和一件上衣,褐色,极薄。苏联学者认为是当地所产,孟凡人认为从衣服的式样看,像是从中国输入的。

浩罕(Kokand)王宫

第二阶段:

5月26-28日,塔什干绿洲。我们去过的古遗址有:距塔什干(Toshkent)市中心15公里,位于东南方的阿克·特帕(Ak-Tepa)遗址(605-750),塔什干绿洲上最古老的建筑遗存之一城南距市中心14公里的察赤·特帕(Chach-Tepa)遗址,塔什干西南距市中心约50公里的坎卡(Kanka)遗址(苏联学者认为这里就是康居小王的居地于泥城),班那卡特(Bebnakat)遗址(元代察赤城所在地,也即陈诚西使时所过之沙鹿海牙城,位于锡尔河畔)。

5月29日-6月2日,锡尔河以东至塔剌思河草原,由此开始进入草原地区。访问过的主要古迹和博物馆为:土耳其斯坦距市中心2-3公里的火者·阿合麦德·牙撒维建筑群(12-14世纪),讹提剌儿古城,距遗址11公里处夏勒迭尔小村中的博物馆(其中陈列有15世纪的中国青瓷和青花瓷器),奇姆肯特(Shymkent)(白水城)博物馆,塔剌思哈剌汗朝建筑遗址(西距江布尔城18公里),江布尔博物馆(其展品中有一把铜锛,正面为篆书“大黄布人”,背面为“泉货五两”),江布尔城内之两处哈剌汗朝时代遗迹,奇姆肯特郊外札木噶特(Djamukat)遗址(江布尔以东20公里处,今名科斯·特帕,苏方学者认为,怛罗斯之战就发生在附近)、札木噶特遗址以南5公里处的杰的·库尔干(塞种王室成员的墓葬)。

奇姆肯特(Shymkent)发现的距今二千多年的历史遗址

6月2-5日,碎叶川。碎叶川又称为杰的苏(北部突厥语,意为“七水”,俄语“斜米列契”就是这个词的意译)。这是整个考察过程中与中国关系最为密切的地区之一。考察队去过的古遗址有:麦尔基市中心8-13世纪的麦尔基城遗址,吉尔吉斯共和国首都别什开克以东78公里的布拉纳遗址,即唐代的裴罗将军城(宋、元时代称为虎思斡耳朵,为哈剌汗朝和西辽的都城),其西6公里处的阿克·贝希姆遗址(故碎叶城),位于阿克·贝希姆遗址西北20公里之克拉斯那亚·列契卡遗址(《皇华四达记》中的“新城”)。我们还访问了吉尔吉斯共和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工作室,那里收藏有景教十字架、玉器及突骑施钱。其钱面铭文为粟特字母拼写的突厥语(古回鹘文),铭文译言“突骑施钱100文”。另外还有“开元通宝”、“乾元重宝”(758—759)、“大历元宝”(766—779)等唐钱。


6月6-11日,热海——潘菲洛夫地区。在这一地区,考察队访问了:位于热海边的科克·布拉克(Kok Bulaq,突厥语“青泉”)遗址,这里有公元前7世纪-公元11世纪之塞种、乌孙、突厥等民族墓葬1千以上,附近的群山内有公元前2-1世纪的岩画;乔勒潘·阿塔城以西2公里处的古墓葬区,这里曾有公元前5-1世纪塞种时期的墓葬300余个,现仅存100余;其附近的岩画集中区;距热海边约1公里的处的10-12世纪的定居点遗迹;位于乔勒潘·阿塔以东40公里处的札尔克姆巴耶夫古城遗址(其最兴旺的时代为哈剌汗朝时期);秋帕之西16公里处之公元前7世纪-前3世纪的塞种墓地(称为古尔根·森那特)。秋帕附近是整个中亚突厥石人最为集中的地方,1958年统计尚有200余个,现在只剩l00多个,其余的去向不明。为保护这些石像,苏联计划把他们移到乔勒潘·阿塔的露天博物馆去。在中苏边境苏方一侧的边城潘菲洛夫,考察队访问了城中的札尔羌清真寺。在霍尔果斯口岸,新疆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明哲加入考察队。


6月11-17日,阿拉木图地区。在赴阿拉木图途中,路过19世纪中叶俄属哈萨克探险家瓦立罕诺夫的墓地。在阿拉木图参观了哈萨克考古博物馆,其收藏中有塞种墓葬剖面示意图,公元3-12世纪的讹提剌儿文物,阿拉木图以东伊塞克·库尔干出土的塞种金器,中国的影青瓷器,蒙古及帖木儿时代钱币,金帐汗乌巴杜剌之蒙古文银牌等。考察队访问过的古迹还有:曾在10世纪波斯地理书《世界境域志》中出现过的职已和歌逻禄的边城图勒伽尔遗址,考古发掘中有筷子、契丹文字材料、波斯文、阿拉伯文碑铭出土,当地的塞种墓葬地有公元前2-1世纪我国西汉时代的带各种图案的金质扣子出土;位于此遗址之东的塞种墓葬区伊塞克·库尔干,这里发现的金器包括一件金箔衣,各种动物形状的金器,如马、鹿、虎、羚羊等,断代为公元前5-4世纪;属于江布尔州,距阿拉木图150公里的圣山“塔木伽里”石,这里是当地哈萨克人举行祭祠活动的地方,也是塞种、突厥时代岩画集中的地方。

哈萨克斯坦中央国家博物馆

6月15-16日,考察队学者同从苏联各地赶来的学者举行了学术讨论会,主题为“丝绸之路上定居文化与游牧文化的相互作用”,我被推举为16日上午的大会的主席。20余位学者在大会上作了报告。王明哲的报告题目为:《近年来中国天山北部地区有关草原文化的考古新发现》。我的论文题目是,《定居汉族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历史关系》。学术讨论会于6月16日结束。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