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经纶讲堂|葛承雍:天马与骆驼——汉代丝绸之路的标识物
2021-06-14

为配合2021“丝绸之路周”活动与6月特展“万物生灵:丝绸之路上的动物与植物”,国丝特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葛承雍教授作客“经纶讲堂”,在国丝举办“丝路文博”系列讲座。


天马与骆驼

汉代丝绸之路的标识物


讲座内容概要

被誉为“沙漠之舟”的骆驼作为丝绸之路的交通符号和运输标志,长久印在人们脑海里,驼铃声声成为古代丝路上富有诗情画意的一大景观。但骆驼究竟是什么时间进入中国北方的?仍然是一个议而未决的问题。专家学者研究敦煌悬泉出土的汉简之后,再结合河西走廊武威等地出土的汉代天马文物,发现汉代丝绸之路上更多地是马而不是骆驼,二千多年前的真实状况与现代人们想象的并不一样。

本讲座探讨汉代重视天马轻视骆驼的原因,由于汉代张骞通西域后骆驼才被逐步引进汉地,骆驼作为外来“奇畜”不为人知与熟悉,精湛造型的艺术品相应也稀缺,与唐代大量骆驼文物出现相比,汉代骆驼文物寥寥无几,因而汉代人们梦幻的天马成为真实的外来引进物种,而真实的骆驼由于引进稀少反而印象模糊成了充满想象的神奇动物。所以说,真正的汉代丝绸之路标识符号应是天马而不是骆驼。


讲座时间 6月19日 14:00-16:00

讲座地点 中国丝绸博物馆 锦绣廊(晓风书屋)二层


报名通道

请务必阅读文末“讲座报名须知”


主讲人:葛承雍


个人简介

葛承雍,1955年出生于西安,现为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特聘教授,中央美术学院丝绸之路协同创新中心特聘研究员,西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特聘教授,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

曾为西北大学文博学院文化遗产专业与文学院文化审美双博士生导师,1993年被国务院批准为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7年评为陕西省“三五工程”人才,1998年入选国家级“百千万工程人才”。自1981年以来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40余篇,出版有《唐都建筑风貌》,《唐代国库制度》,《古迹新知》等14种著作,获得省部委等社科优秀成果奖共15次,1999年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荣誉奖”。《唐韵胡音与外来文明》被评选为2006年度“全国文博考古十佳图书”。《大唐之国:1400年的记忆遗产》荣获第四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奖学术著作奖。

曾任西北大学文博学院副院长、西北大学图书馆馆长、国家文物局文物出版社副总编辑、《文物》月刊主编、中国文物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国家文物编辑委员会副主任,文物出版社总编辑。

2014年国家文物局“丝绸之路”展览学术顾问,2017年国家文物局“世界遗产丝绸之路”香港展览学术总顾问。



“丝路文博”十讲预告

(于5月-6月逐步推出)


绵亘万里:世界遗产的丝绸之路(已结束)

胡人的眼睛:唐诗与唐俑互证的艺术史(已结束)

中古时代胡人的财富观(已结束)

丝绸之路与中古三夷教艺术(已结束)

胡人发型:中古“剪头胡雏”的艺术形象(已结束)

挎包女人:从壁画与塑像的中古艺术(已结束)

中古时代的胡商俑形象(已结束)

敦煌悬泉汉简反映的丝绸之路(已结束)

唐朝的世界性(已结束)

天马与骆驼:汉代丝绸之路的标识物



讲座报名注意事项

1、讲座不收取任何费用。

2、参加讲座必须通过文中二维码提前报名预约。如需查看预约订单,请扫描识别小程序码,点击“我的订单”即可查看。

3、请观众提前预约,珍惜预约机会,切勿爽约。如您当天不能参加,请于6月18日20:00前在“我的订单”中取消预约,否则会被记入征信档案,影响今后预约。

4、入场时请先到签到台签到,本次签到形式为电子签到,请大家务必携带预约手机。

5、若无主办方特别标注,讲座不可携带儿童。此系列讲座为专题学术讲座,仅限12岁以上观众报名参加,敬请谅解。

6、目前国丝馆对外来车辆施行停车收费,建议乘坐公共交通来馆。

7、为防控疫情,请自备防疫用品,参与讲座要求全程佩戴口罩。

8、讲座签到截至时间为开场后半小时,迟到半小时以上者无法签到,将同样影响征信记录。温馨提示:节假日景区交通繁忙,敬请合理规划时间。


【咨询电话】:0571-87035150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