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神机妙算——世界织机与织造艺术

展览地点:织造馆、时装馆临展厅

展览时间:2018年5月30日 - 2018年9月15日

李约瑟说:在中国古代汉语中,机不只是指织机,而且指机智以及智慧。那末,神机妙算,不只是指织机和织机上的提花程序,而且指人类通过织机从而创造物质文化的整个科学和艺术的过程。

衣食住行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世界各地都有纺织和织机的发明创造,所有的织机都能执行开口和织造的功能,生产出美丽而有个性的纺织品。本次展览是中国丝绸博物馆联合世界范围内的织机专家和专业机构举办的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织机展览。展览按照空间分区,通过50多台种类各异的织机以及丰富多样的织物,展示织机的技术变革以及在当地的习俗和传统背景下的织造实践,意在说明世界织机的多元发展、相互交流、各自创新、争相辉映的历史,说明织造技术给丝绸之路带来的繁荣昌盛,以及保存传统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和紧迫。


1. 中国

中国是织机史上最为丰富多彩、并有创造力的国度。从7000年前已开始出现的原始织机开始,到战国秦汉(前200年-后200年)大量出现的踏板织机和多综式提花机,已达世界织机的最高境界。经过丝绸之路的织造技术交流,唐代初期(700年)中国已出现真正的束综提花机,并在宋元明清时期占据主导地位。迄今为止,中国不仅在考古中出土了重要的汉代提花机模型,而且有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不仅在汉族地区有大量提花机的流行,而在少数民族也有大量不同类型的织机遗存,是中国古代人类智慧的结晶。

  • 早期织机

中国的早期织机一般又称为原始腰机。织造时,织工席地而坐,以身体作机架,以两脚蹬着经轴,腰上缚着卷布轴,手提综杆,形成梭口,再投梭打纬,织制织物。

目前所知最早的原始腰机部件出土于距今约7000余年的浙江河姆渡、田螺山遗址,最为完整的原始腰机组合是距今4000余年的浙江反山墓地的织机玉饰件。较复杂的原始腰机在商代的安阳殷墟和台西村、以及两周的福建崇安、江西贵溪崖墓中均有发现,更为重要的是云南石寨山出土有纺织场面的汉代青铜贮贝器盖,可以看到原始腰机织布的形象。

  • 田螺山腰机 距今6500年左右 木质

田螺山遗址出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田螺山遗址位于浙江余姚,同属于河姆渡文化类型。田螺山遗址出土的织机部件基本可以组成一台原始腰机,经线系在地桩上,中间为提综杆和打纬刀,再通过腰带将卷轴敷于织工腰上。

  • 良渚织玉饰腰机 玉质

余杭良渚文化墓地出土 良渚博物院藏

出土于浙江杭州反山良渚文化墓地,这是新石器时期原始织机最为完整的发现。此套织机玉饰件共有三对六件(副),出土时对称分布于两侧,相距约35厘米。这套织机部件可组成一台原始腰机。

  • 石寨山青铜腰机 青铜

云南晋宁石寨山遗址出土 云南省博物馆藏

云南昆明附近的晋宁石寨山、江川李家山遗址都出土了铸有纺织工坊场景的贮贝器。它们栩栩如生地展示了当时的纺织情景和织造场面。另外,晋宁石寨山遗址出土的还有4件纺织部件,分别是经轴、综杆、打纬刀、卷轴,正可组成一台原始腰机。

  • 老关山织机模型

2012年在四川成都老官山汉墓的在2号墓的棺木底部发现4台竹木构成的织机模型,部件上残存有丝线和染料,其中一台织机高约50厘米,长约70厘米,宽约20厘米;另外三台织机略小,大小相近,高约45厘米,长约60厘米,宽约15厘米。同时有15件彩绘木俑伴出,从身姿和铭文推测可能是对汉代蜀锦纺织工场中织工的模拟再现。这些织机模型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唯一有出土地点、完整的汉代织机模型,填补了世界纺织史空白,对研究中国乃至世界丝绸纺织技术起源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2. 踏板织机

踏板织机是带有脚踏提综开口装置的织机的通称。它把原始织机上手提综片开口改为脚踏提综开口,使织工能腾出手来专门用于投梭打纬,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踏板织机最先出现在中国,它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但其真正的图像却迟至东汉时期才能在大量汉画石中看到。踏板织机有双蹑单综机、单蹑单综机、双蹑双综机几种形制。

  • 陶釉斜织机模型(3D打印)高30厘米、长25厘米、宽17厘米

汉(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 原件藏于法国集美博物馆

法国著名的中国纺织史学者里布夫人收藏的汉代陶釉织机模型是研究汉代织机的重要资料,这台陶制绿釉微型织机模型出土地应为江苏一带,与汉代画像石上描绘的斜织机非常一致,属于中轴式踏板斜织机。

  • 立机子

立机子由中轴式双蹑单综斜织机发展而来,经纱平面垂直于地面,也就是说形成的织物是竖起来的,故又称为竖机。其形象曾出现在敦煌五代时期石窟中,最详细的记载为元代薛景石的《梓人遗制》,此件立机子即根据文中的描述复原而成。

  • 卧机

卧机是中国古代踏板织机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其基本特征是机身倾斜,单综单蹑,依靠腰部来控制张力。卧机由原始腰机经梯架式织机演变而来,至汉代已见应用,到元明时期则遍于全国各地。卧机还在汉魏时期传入东亚地区,对周边国家的纺织业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 互动踏板机(绢织机)

以踏板替代手来控制综片提升为特征的素织机,它是织机发展史上的一次质的飞跃。旧时浙江乡村常见的一种素织物机型,多用于织制绢类织物,故而得名,该机采用两块踏板通过互动式提综机构控制两片综,十分简明。此类织机在清代盛行一时。

  • 缂丝机

缂丝是采用通经回纬法以平纹组织织成。织制时以本色丝作经,用小梭将各色纬线依画稿挖梭织入,最后不同色彩的纬线间出现空隙,如“雕镂之状”,因此又称刻丝、克丝。缂丝技术出现于唐代,盛行于宋代,自南宋以后苏州缂丝,盛名全国,成为主要产地,一直延续至今。


1.3 提花织机

为了使织机能反复有规律地织造复杂花纹,人们先后发明了以综片和花本来贮存纹样信息,并形成多综式织机和各类花本式提花机。提花机的基本概念是将提花规律贮存在织机的综片或是与综眼相连接的综线上, 利用提花规律的贮存来控制提花程序的织机。凡有花纹的纺织品在织造时,将提花信息安装在织机上的提花装置贮存起来,使得这种记忆信息得到循环使用。

  • 台湾原住民织机

台湾原住民大多善于纺织,其织布机是移动式水平背带织布机,即所谓水平机,有的至今还在使用。织布的材料是麻线、棉线及木斛草皮等。织造时有平织和挑织两种方式,平织可以通过纱线配色的变换织成条状花纹,挑织时可以作一些小几何纹样。

  • 靖西壮锦机

靖西地区的壮族民间织锦机的地综也是两片互动式的综桄组成,由与其相连的两个脚踏板控制升降;而提花综则是置于地综之后,悬挂在机架上,是由前后依次排列的综杆和综丝组成,织花时按照纹样图案的次序提起提花综片,类似于挑花杆式的织机。

  • 鹿风壁挂壮锦

 

  • 丁桥织机

丁桥织机是近代四川省双流县附近农村中的一种织带机,或称栏杆机,也是一种多综多蹑织机。因其踏板上布满了竹钉,状如河沟里的过河石墩,所以也称为“丁桥织机”。一般这种织机有2-8片地综,40-60片花综,每片综由一块踏板控制,因此踏脚板总数与综片总数一致。这种织机历史悠久,在三国时期的历史文献中已有相关记载。

  • 竹笼机

现用于生产广西壮锦的手工织机,由于其开口提花机构形如竹编的猪笼,故称竹笼机。其特点是以100根左右的提花竹棍(相当于纬线)与吊综线(相当于经线)编成贮存纹样的竹编花本,每织一纬即顺序地按竹棍通过吊综线带动相应的经线开口,织完一梭后,将竹棍转于竹笼后排,继续挑花循环。

  • 傣锦机

傣锦机现用于生产云南傣锦。它以帘式小花本来控制提花,即用一根耳子线(花本上代表纬线的横线绳)控制一纬的提花规律,织完一梭后,取耳子线从花本的上部转移到花本的下部,一般花本的耳子线可达100多根。

  • 孔雀大象纹傣锦 

  • 侗锦机

侗锦机,主要分布在湖南、贵州等侗族地区,是一种斜架式织机,民间俗称“陡机”。它与傣锦机类似,也是以竹编帘式小花本控制提花。其工艺手法一般是以白棉纱作经线,纬线起花,通经通纬织造。

  • 宋锦机 

宋锦机沿袭了束综大花楼织机的形式,是一种以线制花本为特征的提花机,又称花楼机。由两人配合操作,一人按照花本编制的程序,坐在花楼上牵拉提沉衢线以完成开口动作,另一人投梭打纬。与多综提花机相比,束综提花机可织出大花纹循环的织物。

  • 明代黄地吉祥宝相八达晕锦(复制品)

  • 杭罗织机

杭罗织机用于织造绞经织物,开口机构特别复杂。其中综片分素综和绞综两种,前者用于形成普通开口,后者用于起织工织造时先提起素综,再提起绞综,织成绞经织物。清代的杭罗织物有提花程序,而今天的杭罗只有经向或纬向的孔路。

  • 绫绢织机

绫绢织机是一种机身平直的束综提花机,可称之为水平式小花楼提花机,主要适宜于织制绫罗纱绸等轻薄型织物,是江南地区常见的提花机型。使用水平机架是为了减轻叠助木的打筘力量。

湖州双林镇所产的绫绢素以质地柔软、色泽光亮而著称,从唐代起被列为历代贡品。以当地所产的上好辑里丝作原料,由小花楼织机织制。

  • 绒织机

绒织机由于绒织物的经线有起绒经和地经的区别,起绒经的送经量一定会大于地经,因此,绒织机具有一些其他织机所不具备的部件,即起绒杆和送经装置。起绒杆使织物形成绒圈,它先以假织的形式被织入织物,然后抽出形成绒圈,或经割绒后取出则成绒毛。

  • 漳绒 

  • 云锦机

束综提花机发展的顶峰是大花楼机,约出现于唐末五代时期。代表机型是南京妆花机,特点在于花本大,耳子线多达10余万根,普通小花楼甚至采用多扒花也无法满足需要。因此,大花本被再次分离出来,形成环状,悬挂于机后,并将其与机顶上的衢线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这样,每拉动一根耳子线,织机上的衢线就带动经丝而提升,形成开口。这一根耳子线用过之后就把它转移到线制大花本的最后位置,这样就能使图案得到循环重复。

  • 明代妆花喜字莲(复制品)


2. 东亚织机

位于东亚的日本和朝鲜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基本上属于同一个纺织文化圈。日本很早就有了原始腰机,然后是踏板腰机(或称卧机)占主导,由一片踏板控制开口织成平纹织物,腰部控制经线张力。日本和韩国均有此类实物和图像传世。此外,日本还有各类踏板织机和提花织机出现。日本也率先引进法国贾卡织机,在提花织造技术上对中国产生影响。

韩国卧机 来自韩国扶余

韩国很早就开始使用这种类型的腰机,当地称为“布机”。迄今为止仍用于织造平纹的丝、棉、麻布,偶尔也用来织造绞经织物,这时,织机就会用到两个综杆。 


3. 中南半岛

中南半岛,史称印度支那半岛,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和西马来西亚。当地几乎所有的纺织工作都是由女性来完成的,她们将纺织的传统一代代传给她们的女儿,从19世纪柬埔寨皇家宫廷的华丽圣像,到老挝北部的奇幻动物图案,再到越南官员精美的锦袍,都凝聚着她们的智慧。考古证据表明在中南半岛使用最广泛、最古老的织机是腰机,最早大约是在公元前三千年引进的。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的影响也体现在当地纺织技术的变化上。

  • 老挝垂直提花机 来自越南市场

1993年左右 Mary Connors女士捐赠

老挝-泰国地区的族群使用多种带框架的织机来生产复杂的织锦、斜纹和平纹织物。他们的面料采用了经重、纬重和妆花的技术。他们这种织造技术和中国西南地区的壮锦、傣锦等织造技术一脉相承。都是将花纹信息储存在一个花本之中。这种花本是当地女儿重要的财产,无论是出嫁还是旅行都会带在身边,可以说是原始的移动应用了。

盖棺布 Mary Connors女士捐赠

  • 泰国纬絣织机 来自泰国沙功那空省蒲攀

这是一台纬絣织机,它的纬线是先扎染再织造。制作纬纱时,首先将其绕在一个叫 lak mii 的木绷周围,它的宽度就是织物的幅宽。然后用线按照图案设计将纬纱扎紧,在染色过程中起到防染的作用。不同的纱线数量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 泰国织锦机 来自泰国素可泰省 1989年

这种织机是在平纹地上用妆花织入纬线。织工通常手工挑织图案,但偶尔会借助翘刀挑花。在织造过程中,纬线只是局部妆花。这种织锦织机的图案正面向上,这是这个地区独有的做法。

© Patricia Cheesman Naenna

  • 泰国几何纹女筒裙 泰国 20世纪30年代 丝、棉提花

  • 柬埔寨织机

柬埔寨悠久的纺织传统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一般在家庭和村庄上的织机都是大型木制织布机,通常建在高高的房子下面。柬埔寨错综复杂的“絣”织物(当地称为:hol)是世界闻名的。

  • 佛教故事纹样挂片

柬埔寨 20世纪60年代 丝 扎纬染

  • 越南织机 来自越南北部红河三角洲

20世纪50年代生产 越南蚕业有限公司Viseri副董事长Vu Cao Trung捐赠

如今,纺织业在越南迅速机械化,工业织机占据了纺织生产的主导地位。这台织机用于织造双宫绸或粗糙的丝织物。


4. 印度尼西亚

东南亚岛屿,包括新加坡、文莱、马来西亚东部、婆罗洲北部、印度尼西亚、东帝汶和菲律宾,因其纺织传统而闻名。这些岛国的纺织品类型多样,说明东南亚过去的移民和贸易的历史,但它们也讲述了妇女的故事。 因为在这里,纺织是一种性别化的职业,它的知识从母亲传给女儿。

  • 经纬絣腰机,巴厘岛卡朗阿森

织机:菠萝蜜果木,I Made katung制作,Ni Luh Kembang织造,2018

  • 经纬絣织物 巴厘岛卡朗阿森

Nyoman Diani织造 棉,天然染,经纬絣 Ni Nyoman Diani织造 2018

Tenganan Pegringsingan 是印度尼西亚唯一一个生产经纬絣的地方。这种纺织品在当地被称为geringsing,在各种仪式中用作仪式服装。Geringsing质地稀疏,用三种颜色染色: 石栗的黄色、檄树根部的棕红色,以及靛蓝植物的靛蓝色。深蓝黑色是由红色和蓝色的合染而成的。 经纬絣技术要求经纱和纬纱在织造前都要经过扎染。为了图案清晰的效果,织工必须在织造过程中仔细地对这两组线程上的扎染图案进行调整。有几种传统的模式,可以以不同的方式结合起来。织机上织物成品部分的图案为最复杂的Geringsing纹样。

展出的geringsing织机和织物是一个大家庭中的一群人合作织造的。织工的丈夫为织机的材料准备老木头,他的朋友做好了织机,织工和她的母亲做了染色,织了这个半成品。

  • 布郎腰机,北苏门答腊

织机:Obersius Damanik制作

Ompu Elza, boru Sinaga和Nyonya Sitanggang织造

织机宽:60厘米;机上织物宽:33厘米;2018

  • 布郎织物,北苏门答腊

Ompu Elza, boru Sinaga和Nyonya Sitanggang织造

棉,天然染,经纬线同时显花

宽:33厘米;长:213厘米;2018

巴塔客的纺织传统正濒临灭绝。布郎纺织品曾一度被女性戴上头饰,目前仅在少数仪式场合佩戴。这次展览中展出的织机和纺织品是最近复兴布朗织造传统的一部分。

  • 经絣腰机,松巴岛东部

木,手纺棉,天然染,扎经染

织机宽:127厘米;机上织物宽:57厘米;20世纪

Sandra Sardjono女士捐赠

展出的经絣腰机所织造的是一种作为男士服用的扎经染织物。一块完整的布需要两个完全相同的纺织品沿边缝制在一起。这架经絣腰机的显著特点是经轴和卷轴的两端雕成马头的形状。


5. 印度

印度是世界上极少数手工织机继续以工业化程度运行的区域。大多数传统的印度织机比较简单,两综或四综的平纹织机。不过,在类型、操作、布料设计以及最终产品方面,还是非常多样化的。此外,复杂的织机就生产印度著名的提花丝绸。

印度传统织机另一个独特特点是,在过去几个世纪中发展起来的织造技术能继续同时使用,而且往往是相互配合的; 部署工具和做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基本上保持不变。 其中一些技术可能是土著的,而其他许多技术则是从世界各地的许多织造传统中获得的。

Jaala织机

Jaala织机是一种线制花本的提花织机,曾经在印度的瓦拉纳西和古吉拉特广泛使用,用于织造纱丽等大提花织锦。如果织造幅宽很大的纱丽时,需要三名织工同时操作。两人负责投梭织造,一人在上挑花提花。

花卉几何纹纱丽 来自印度瓦拉纳西 约1980年左右

Sari From Varanasi, India 1980s 

  • 地坑织机

地坑织机是一种织工坐于地坑之中的织机,它省去了部分机架,而且经线离地面很近,可吸收地面的潮气。印度的地坑织机主要是两综两蹑和四综四蹑的简单织机,织造一种平纹地组织手工挑花的织物。也可以做手工挑花的宽幅厚重的地毯织物。

  • 互动多综织机

这种多综多蹑织机在印度称为Ghoda Shal或者Border织机,主要作用是织造织物上小花纹,或者织造一块织物两侧的花边,后来被现在的多臂装置取代。这次征集的多综多蹑织机一共21个综片11个踏板,通过经线和综线内部以及综片和踏板的排列组合进行提花织造。


6. 中亚及西亚

有证据表明,纺织品在中亚和西亚至少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考古证据表明这一区域的织机基本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水平(地面)和垂直(直立)形式。水平织机,尤其是地面织机,有临时和固定的形式,包括坑式和凸起型。垂直织机看起来是简单的框架,在顶部和下部的横梁之间拉伸经线。这种简单的织机一般用于制作垫子,而其他织布机能够制作更复杂的织造形式。

  • 贝多因双轴地机

世界上最早的织机图像应该是在埃及中部Badari发现的盘子里所画的地机,距今约6000年。另一台相似的织机图像出现在公元前2020年的埃及中王国11王朝壁画里。两幅图像均显示了一台地机的双轴被固定于四个地桩之上,经线卷绕其上。这类简单的地机迄今还在世界部分地区使用,特别是在贝多因部落。这里的织机正是来自中东地部的Negev沙漠中的贝多因人。

  • 兹鲁织机 来自伊朗梅博德

兹鲁织机机身类似双轴竖机而稍有倾斜,机前有综线,机侧亦有花本与之相连,但其花本是一边挑一边织,挑完之后又放弃,不再贮存。  

Zilu weaver at work on a loom in Meybod (2001; photograph by Gillian Vogelsang-Eastwood).

兹鲁织物,来自伊朗梅博德

棉,化学染,荷兰莱顿纺织研究中心捐赠


7. 欧洲

目前研究界主要讨论的与欧洲相关的织机类型是两类:双轴织机和重锤织机。有人提出,双轴织机起源于叙利亚或美索不达米亚,但最早的图像证据出现在埃及发生在公元前2000年末期。还有人提出,这种织布机可能是在引进羊毛时开发的。重锤织机有几种类型,共同点在于经线被拉挺放置于两根梁之间与立柱固定,纬线方向为纵向。

  • 重锤织机

重锤式织机广泛使用于欧洲和近东的许多地区,匈牙利、希腊、意大利、瑞士、英国以及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都有记载。

重锤织机一般是直立的,有时靠在墙上或天花板上的梁上。首先,经线的起始边被缝到上梁上,然后依靠重力下挂至底部固定。为了使织造速度更快,经线可以分成很多层,这样经线被绑成一个个综棚,综棚数量的多少可以根据织工的织造需求而定。织造时,一个人站在织机前面,织工通过改变综棚来打纬。

重锤织机很适用织造密集的斜纹织物和粗犷的平纹织物。不过因为各地区技术和需求的不同,织机上所生产的织物各地区也会有所不同。

  • 奥布松织机 来自法国奥布松 18世纪(图片版权:)© Assadour Markarov

这是在奥布松地区使用的织机,用来织造羊毛织锦,它由两个侧框("jumelles")组成,分别支撑着两个大的木质圆柱; 经纱卷在其中一个圆柱上,织好的挂毯卷在另一个上面。


8. 南美洲

南美地区最简单的织机基本上由两根棍子组成,安第斯山脉地区从公元前2500年使用到今天。纱线以垂直方向交织,使用单、双、甚至三重的经纬线,能够织出复杂的纺织结构。纹样完全依赖于织工的创造和记忆。在一个没有文字的文化中,前哥伦布时代的纺织者从历史中汲取知识,代代相传。

  • 秘鲁腰机 购自秘鲁钦切罗 现代

钦切罗是一个位于乌鲁班巴省、海拔3763米山区的小镇,当地专业的织工闻名遐迩。

这台展示的腰机上有一部分已经织造而成用作妇女肩部斗篷的织物。完成的织物部分由两部分组成,沿着中心缝合在一起。这是传统的安第斯织布机。


9. 非洲

非洲各地都可以找到织机,当地的大量布料仍然是手工织造而成的。在埃及,纺织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的前王朝时代;在西非,目前已知关于织造的最早的考古证据发现在尼日利亚和马里地区,年代可以追溯到公元800年-900年。现在,西非、东非、刚果民主共和国和埃塞俄比亚,纺织业织造主要由男性完成;在柏柏尔和马达加斯加,只有妇女在进行织造;在阿拉伯北非、苏丹和尼日利亚,男性和女性共同参与织造,不过主要依靠的织机类型不同。

  • 埃及双轴织机

平织机或双轴地面织机是埃及历史上发展最为迅速的一种织机。这种织机可以在公元前5000-前3100年前王朝时期的巴达利亚陶器等上面看到。经线在两根横梁之间水平拉伸,四周由四个钉入地面的桩子固定。最末端有绳子绕着经线以保持线的织造顺序。这种织机在埃及几乎消失了。来自埃及的萨伊德•哈米德博士帮助我们找到了一位杰出的织布工人,为这次展览重建了这台双轴织机。

  • 埃及地毯织机

埃及人很早以前就开始使用这种立机了。地毯织机分布广泛,所用纺织原料为一种人造丝织物。地毯的图案设计是图坦卡蒙国王面具的图像,周围围绕着莲花。由靠近金字塔的吉萨的一个生产纺织品和地毯的手工作坊完成的,其主人是埃及最著名的手工地毯和纺织品制造商,Sayed Kohil。 该织机的原料是针状桃木,机上织样的原料是亚麻布。

  • 加纳织机

在加纳地区,人们主要用一台双轴织机来织造经显花的窄条纹织带,这些织带会边对边地缝到一起。在加纳南部,织机都有两个甚至三对综,这使织工们能够织出纬显花和经显花织物,这些织物通常带有纬浮图案。

亚桑地区北部和西部的织机比较相似,东部则类似于埃维地区的织机。这两类的区别在于布束的固定以及铺设经纱的计数系统和方法。所织的织物被称为肯特布,至少16世纪开始生产,是西非最著名的布料。

三对综的使用是亚桑织机中最复杂的技术之一。埃维地区的织造传统是用两重经线生产,两重经显花织物。展出的两台织机就展示了这两种不同的技术。

  • 马达加斯加的织机类型丰富,其中最常用的是单综织机,用的几乎全是妆花技术。自然开口和提花开口是通过操纵开口木杆形成的。单个综片被安全地放置于支架上,连续的经线装在两个轴面上。马达加斯加东南部的一些部落则使用腰机。

(图片版权:)© Andrée Etheve

  • 高地织锦机 来自首都塔那那利佛附近的高地地区

这类织机在首都塔那那利佛附近的高地地区比较普遍,带一个简单的框架。所生产的织物尺寸宽为0.8-0.9米,长为2.5米。有一排叫做"haraka"的综杆可以用来提升经线综杆使用灵活,可以为织造图案而自由增加。这位织工是从首都30公里外的AMBODITRABIBY 村的工艺继承人。


10. 贾卡提花机

贾卡提花机是一种使用穿孔卡片控制花样的提花之际,由约瑟夫•玛丽•贾卡在1817年发明。它的工作原理是预先根据设计图案在卡片上打孔,然后根据孔的有无来控制经线与纬线的上下关系,即有孔的部位经线能够抬高,没孔的部位则不会。这种"原始"的木质提花机一直使用到20世纪中叶,现代已开始使用无梭的数字提花机了。


  • 贾卡织机的发明

贾卡织机是法国工程师贾卡(1752-1834)在1799年,在布启、法尔康、莱尼、沃康松等人的织机基础上完善的新的纹版提花机。织机制成了整套的纹板传动机构,配置更为合理的脚踏机器提花机,它的机构特点是用提花纹板,通过传动机件带动一定顺序的顶针拉钩,根据花纹组织协调动作提升经线织出花纹。1860年以后改用蒸汽动力代替脚踏传动遂成为自动提花机,后来广泛传播于全世界并改用电动机发动。为了纪念贾卡的贡献,这种机器遂被称为贾卡织机。

  • 提花机在中国的传播

大约在清末民初时候,贾卡织机经由日本开始传人我国。1910年,经日本改进的提花织机运来江浙一带,上面装有贾卡式提花装置,通过用手拉绳来使梭口上下运动,在苏州一带被称为“铁机”。1915年上海肇新绸厂率先引入9台瑞士产电力丝织机,中国首次使用动力机械。到20世纪50年代,剑杆织机、喷气织机、片梭织机、喷水织机相继问世,摆脱了传统的梭子引纬方式,织机的产量有个成倍的增长。到20世纪70年代,多梭口织机诞生,连续引纬开始取代间歇引纬的设计思想。

  • 湖州现代电脑高速提花织机

这是一款当代丝织工业使用的高效率电脑提花剑杆织机,分别使用了三家国内外知名的纺织机械设备厂商组装而成的优秀机型。

主机:使用意大利PANTER设计研发的E58系列高档剑杆织机,所有的技术都由意大利剑杆之父的PEZZOLI家族开发,以其高速,高效、超强的品种适应性,较低的能耗,简单的操作闻名于世。此款织机特点中极小的剑头设计和世界上最小的经纱开口设计,使得PANTER织机在织造纤维细小的各类丝织产品中独占鳌头,拥有极高的行车效率和极低的断经率。

提花机:来自世界上最好的提花机生产厂商法国Staubli公司,这家历史悠久的法国高科技企业生产出的提花机,在超高速运转下拥有极佳的稳定性,低能耗和低故障率,还能保持超长的使用寿命,永远是各类提花织物的最佳提花开口设备选择。

紧密织造装置:通过拥有近40年紧密织造设备经验的(巨力宝)湖州现代纺机对主机进行的一系列的改装,增加全幅边撑,丝杆和整烫设备,让整台设备,大大提高了普通提花织机生产的织物的密度,装配于机身上的整烫装置可以让织物更加平坦,大幅缩短可后整理的工序耗时,甚至在做织造商标,工艺画,梭织鞋面这些高要求高密度的织物也不在话下。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