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芳菲流年:中国百年旗袍展

展览地点:南京博物院

展览时间:2014年5月18日 - 2014年6月28日

本次展览由南京博物院与中国丝绸博物馆联合主办,共有展品91/套,分成两大版块分别陈列于民国馆与精品馆。民国馆公馆区为场景式展示,有身着旗袍的模特围着方桌打牌、吃西餐的场景;有身穿旗袍的妇女在客房的场景,与民国时期的红木老家具配套展示。老式留声机里周璇的歌声缓缓传出,西餐桌上,精细的银餐具,名媛们打牌、用餐、喝下午茶,好像是七八十年前公馆里的一个下午,还原的民国场景足以让观众入境。精品馆主要讲述旗袍的起源、流变、发展和工艺,有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最经典的民国旗袍,也有本世纪七八十年代来自港台地区以及海外名媛们穿过的旗袍,同时,还有当代经过设计师改良后的带有旗袍元素的礼服。


紫色拷花丝绒旗袍 1930’s

衣长120cm,通袖长134cm

中国丝绸博物馆藏

这是一件典型的20世纪30年代旗袍,衣料是当时较为流行的丝绒面料,隐见紫色花卉纹拷花。款式为中高立领,长袖,窄袖口,右衽,束腰、宽臀,下摆收紧,左右两边开衩,呈明显的X廓型,其花色盘扣极具特色。

 

棕色印花缎长袖旗袍 1930’s

衣长128cm,通袖长136cm

中国丝绸博物馆藏

这件旗袍中高立领,长袖,窄袖口,右衽,一字扣,下摆左右两边开衩。领缘、襟缘和下摆等处镶有黑色缎边。较有特色的是旗袍的面料——棕色印花缎,其印花风格明显受20世纪20年代西方艺术装饰(Art Deco)风格的影响,用色大胆,对比性强,花型大而立体自然。

 

黑绸彩绣二龙戏珠旗袍 1930’s

衣长140cm,通袖长62cm

中国丝绸博物馆藏

这是一款典型的“扫地旗袍”,衣长及地,立领短袖,袍身有收腰,两侧开衩,呈现出X廓型。以黑素绸为面料,最有特点的是领、襟、袖、下摆等边缘装饰盘金绣二龙戏珠纹,这种传统刺绣工艺的运用,尽现端庄高贵之气。

 

花叶纹蕾丝无袖旗袍 1930’s

衣长128cm,通袖长40cm

中国丝绸博物馆藏

这件旗袍立领、斜襟、无袖、下摆两侧开衩。采用蕾丝面料制成,花为白色,类似牡丹,地为黑色叶瓣。旗袍虽然为通透的蕾丝面料,但并无衬里,因里面穿着衬马甲,这件与“旗袍的旋律”对1934年度的描述较吻合:“1934年,里面又盛行衬马甲,当时的旗袍还有一个重大的变迁,就是腰身做得极窄,更显出全身的曲线”。

 

倒大袖旗袍马甲 1920’s

衣长108cm,通袖长94cm

中国丝绸博物馆藏

这是旗袍发展史中具有重要价值的一件实物,它由两种面料组成,一为黑色花卉纹蕾丝长马甲,二为条纹方格绸倒大袖,两部分重叠并缝合,外形立领,倒大袖,袍身平直,两侧开衩。该袍向我们显示了倒大袖袄已与长马甲合而为一的最初形态,是现代旗袍形成的前奏。

 

花卉纹丝绒双襟旗袍 1930’s

衣长120cm,通袖长41cm

中国丝绸博物馆藏

此件旗袍面料为绿色丝绒地起花卉纹绒花,立领,领下胸前左右两边开襟,故称双襟旗袍,是20世纪30年代流行的一种较为别致的旗袍款式。领缘、襟缘以至整件袍缘用两道绿色缎镶边。收腰明显,两侧开衩较高,呈露出女性曲线之美。

 

旗袍与绣衣 当代

衣长134cm,通袖长35cm

袍长120cm,通袖长114cm

群力资源中心,创会会长捐赠

这组旗袍搭配刺绣外套的服装,精美别致,为一香港知名女性捐赠。黑色旗袍与黑色地白色花卉纹刺绣的外衣组合,十分典雅高贵。

 

手绘“百年华装”旗袍 2012年

绘画:尉晓榕绘

设计制作:吴海燕

 

海虎绒大衣

花卉纹印花布旗袍 1940’s

大衣长131.5cm,肩宽45cm

袍长113cm,通袖长123cm

中国丝绸博物馆藏

这也是一种中西组合穿着方式,内旗袍,外大衣。旗袍以海虎绒为面料,对襟、翻领,袖口外卷,同色包扣,十分时尚。旗袍立领、斜襟,面料为花卉纹印花布。

 

卷云纹绸倒大袖旗袍 1920’s

衣长111cm,通袖长107cm

中国丝绸博物馆藏

该件旗袍立领,大襟,倒大袖,下摆长至小腿中下部,袍身平直较宽松。这种旗袍款式的出现,应源于长马甲与短袄合并和演变,从20世纪20年代中叶开始流行。面料是卷云纹绸。

关注我们 ×